感动来自祖国家乡
在第20批援非洲马里医疗队一周年之际,丽水赴非洲马里“祖国亲人慰问团”一行承载着祖国亲人的深情厚意于2008年7月19日来到了受援国马里。看望了丽水市选派的援外队员,从万里之遥的祖国给队员们带去了丰厚的物质和精神慰问,让我们这些身处异乡的游子再一次感受来自祖国家乡的那一份温暖。
慰问团虽然已经回国多日,我们却始终沉浸在幸福的气氛之中。我们回味着激情相聚的那一刻,回味着和慰问团亲人们在一起那珍贵的分分秒秒,回味着分别时那依依不舍的一幕。
其实,自从丽水市组建援非医疗队以来,这种温暖和感动就一直陪伴随着我们一路走来,在这种感动中度过艰辛而又充实的每一天援外生活,这些来自家乡的感动始终萦绕心头……
早在浙江省卫生厅援外培训期间,丽水市卫生局领导为了学员们便于半月一次的回家团聚,及时和市内几家选派单位领导协商派车接送一事,在各家医院用车极其紧张的情况下,得到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从此每两周必定有一辆中巴车往返于卫生厅培训基地和各队员家门口之间,半年来风雨无阻,市卫生局谢处长每次都送我们上车。培训期间林美琴副局长和谢处长等市局领导还专门到培训基地看望并宴请了我们。培训结束时,省卫生厅领导由衷的赞叹道:“你们丽水市卫生局和医院领导对你们真好,不容易啊,你们领导对援外的支持真是令人敬佩啊!”。
那是培训结束在家休整的日子里,医院领导不忘慰问自己的队员及家属,及时解决实际困难,排解后顾之忧,让队员轻装上阵,真是关心备至令人感动。
出发前庄志清副市长、市卫生局和医院领导齐聚东方宾馆宴请了全体医疗队员及家属。席间庄副市长、郑局长、林副局长真诚的祝福和为祖国争光丽水人民争誉的殷切希望犹在耳畔。出发那天,庄副市长、卫生局及医院领导纷纷到场送行,我二院周院长从百忙中赶到莲城宾馆为我送行。记得还给我10岁的儿子作了一番思想工作:“你爸爸要去非洲两年,你在家里可要听妈妈的话噢,读书要努力,你爸爸在非洲才放心的,好不好”,平时很调皮的儿子也懂事的点点头。周院长还对站在我身边的家属交待:“今后遇到什么困难尽管提出来,医院会尽力解决的”,最后又对我说:“放心的出发吧,家里的事情不要想的太多了,有单位呢”,那感人的场面至今难以忘怀。
2008年春节前夕,正值队员们思乡之情浓烈之际,市卫生局和医院领导通过网络给我们传达了家乡亲人对医疗队的亲切慰问,还给每位队员的家属送去了慰问金和鲜花。我在万里之遥接到了妻子电话,妻子那激动和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我老父亲在电话里反复说着同一句话:“领导真是关心,你工作可要努力啊!”,队友们也都纷纷接到家里的电话和短信,大家分享着那一份来自祖国家乡的感动。
马里干旱少雨,气候干燥,队员的手脚皲裂严重,市中心医院领导知道这一情况后,随即把药房仅有的100瓶尿素霜从万里之遥的祖国寄到了医疗队员手中,以解燃眉之急。在随后的日子里,中心医院还多次给医疗队员免费提供了价值不菲的保健药品,让我们倍感温暖。
在援外一周年之际,从祖国家乡传来了令人振奋的好消息,酝酿已久的丽水赴非洲马里“祖国亲人慰问团”终于敲定了具体出发时间。我们翘首以待,日思夜想,盼望着早点见到祖国亲人。2008年7月19日,以选派医院领导和上级主管单位领导组成的慰问团经过了三十多个小时,行程一万三千多公里,终于到达了受援国非洲马里。当日下午慰问团受到了中国驻马里大使馆张大使的亲切接见,受到高规格的礼遇。张大使对丽水市选派的援非队员给予高度评价,对队员们在援外医疗中所表现出来的饱满的工作热情、踏实的工作作风、和谐的团队风貌以及取得的丰硕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听了张大使的介绍慰问团领导甚感欣慰。结束巴马科的事务已是傍晚六点多,慰问团谢绝了总队的挽留,空着肚子披星戴月,日夜兼程赶往医疗队驻地—离首都巴马科300多公里的马尔格拉县,途中正遇马里风沙暴雨天气,一路上狂风大作、暴雨飞沙,让疲惫不堪的慰问团亲人们又亲历了一番恶劣天气的洗礼,道路能见度极低,汽车缓慢行驶在狭小的公路上,我们在医疗队驻地焦急等待着。当慰问团中巴车缓缓驶进医疗队前院大门的那一刻已是深夜十一点多,我们迫不及待,一拥而上,一双双手亲切的紧握在一起,久久不肯松开,我二院的夏书记反复对我说:“你瘦了,你吃苦了”,我赶紧说:“还好还好,我身体很好,放心放心!”其实,此时此刻的我激动得直想哭,我看到好几位队员眼睛也含着不易察觉的泪花,我知道这是幸福的泪水,激动的泪花,我心里反复的对自己说:发泄一下吧,让眼泪流吧,不会丢人的,可是大庭广众的,不行啊。我们围坐在两张乒乓球桌围成的餐桌上,吃着李厨精心准备而又极其普通的菜肴。慰问团领导们关切的询问医疗队一年来的工作和生活情况,给我们介绍了一年来家乡变化和单位发展情况,我们也给领导们汇报了一年来援外工作和生活经历,慰问团领导对贫困多病的马里人表现出无限的同情,也对马里人那一份友好感到由衷的欣慰,慰问团领导还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希望,我们一直聊到凌晨2点才各自回房。
慰问团虽然已经回国多日,我们却始终沉浸在幸福的气氛之中。我们回味着激情相聚的那一刻,回味着和慰问团亲人们在一起那珍贵的分分秒秒,回味着分别时那依依不舍的一幕。
其实,自从丽水市组建援非医疗队以来,这种温暖和感动就一直陪伴随着我们一路走来,在这种感动中度过艰辛而又充实的每一天援外生活,这些来自家乡的感动始终萦绕心头……
早在浙江省卫生厅援外培训期间,丽水市卫生局领导为了学员们便于半月一次的回家团聚,及时和市内几家选派单位领导协商派车接送一事,在各家医院用车极其紧张的情况下,得到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从此每两周必定有一辆中巴车往返于卫生厅培训基地和各队员家门口之间,半年来风雨无阻,市卫生局谢处长每次都送我们上车。培训期间林美琴副局长和谢处长等市局领导还专门到培训基地看望并宴请了我们。培训结束时,省卫生厅领导由衷的赞叹道:“你们丽水市卫生局和医院领导对你们真好,不容易啊,你们领导对援外的支持真是令人敬佩啊!”。
那是培训结束在家休整的日子里,医院领导不忘慰问自己的队员及家属,及时解决实际困难,排解后顾之忧,让队员轻装上阵,真是关心备至令人感动。
出发前庄志清副市长、市卫生局和医院领导齐聚东方宾馆宴请了全体医疗队员及家属。席间庄副市长、郑局长、林副局长真诚的祝福和为祖国争光丽水人民争誉的殷切希望犹在耳畔。出发那天,庄副市长、卫生局及医院领导纷纷到场送行,我二院周院长从百忙中赶到莲城宾馆为我送行。记得还给我10岁的儿子作了一番思想工作:“你爸爸要去非洲两年,你在家里可要听妈妈的话噢,读书要努力,你爸爸在非洲才放心的,好不好”,平时很调皮的儿子也懂事的点点头。周院长还对站在我身边的家属交待:“今后遇到什么困难尽管提出来,医院会尽力解决的”,最后又对我说:“放心的出发吧,家里的事情不要想的太多了,有单位呢”,那感人的场面至今难以忘怀。
2008年春节前夕,正值队员们思乡之情浓烈之际,市卫生局和医院领导通过网络给我们传达了家乡亲人对医疗队的亲切慰问,还给每位队员的家属送去了慰问金和鲜花。我在万里之遥接到了妻子电话,妻子那激动和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我老父亲在电话里反复说着同一句话:“领导真是关心,你工作可要努力啊!”,队友们也都纷纷接到家里的电话和短信,大家分享着那一份来自祖国家乡的感动。
马里干旱少雨,气候干燥,队员的手脚皲裂严重,市中心医院领导知道这一情况后,随即把药房仅有的100瓶尿素霜从万里之遥的祖国寄到了医疗队员手中,以解燃眉之急。在随后的日子里,中心医院还多次给医疗队员免费提供了价值不菲的保健药品,让我们倍感温暖。
在援外一周年之际,从祖国家乡传来了令人振奋的好消息,酝酿已久的丽水赴非洲马里“祖国亲人慰问团”终于敲定了具体出发时间。我们翘首以待,日思夜想,盼望着早点见到祖国亲人。2008年7月19日,以选派医院领导和上级主管单位领导组成的慰问团经过了三十多个小时,行程一万三千多公里,终于到达了受援国非洲马里。当日下午慰问团受到了中国驻马里大使馆张大使的亲切接见,受到高规格的礼遇。张大使对丽水市选派的援非队员给予高度评价,对队员们在援外医疗中所表现出来的饱满的工作热情、踏实的工作作风、和谐的团队风貌以及取得的丰硕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听了张大使的介绍慰问团领导甚感欣慰。结束巴马科的事务已是傍晚六点多,慰问团谢绝了总队的挽留,空着肚子披星戴月,日夜兼程赶往医疗队驻地—离首都巴马科300多公里的马尔格拉县,途中正遇马里风沙暴雨天气,一路上狂风大作、暴雨飞沙,让疲惫不堪的慰问团亲人们又亲历了一番恶劣天气的洗礼,道路能见度极低,汽车缓慢行驶在狭小的公路上,我们在医疗队驻地焦急等待着。当慰问团中巴车缓缓驶进医疗队前院大门的那一刻已是深夜十一点多,我们迫不及待,一拥而上,一双双手亲切的紧握在一起,久久不肯松开,我二院的夏书记反复对我说:“你瘦了,你吃苦了”,我赶紧说:“还好还好,我身体很好,放心放心!”其实,此时此刻的我激动得直想哭,我看到好几位队员眼睛也含着不易察觉的泪花,我知道这是幸福的泪水,激动的泪花,我心里反复的对自己说:发泄一下吧,让眼泪流吧,不会丢人的,可是大庭广众的,不行啊。我们围坐在两张乒乓球桌围成的餐桌上,吃着李厨精心准备而又极其普通的菜肴。慰问团领导们关切的询问医疗队一年来的工作和生活情况,给我们介绍了一年来家乡变化和单位发展情况,我们也给领导们汇报了一年来援外工作和生活经历,慰问团领导对贫困多病的马里人表现出无限的同情,也对马里人那一份友好感到由衷的欣慰,慰问团领导还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希望,我们一直聊到凌晨2点才各自回房。
夏承义(前排左1)张一平(后排左3)
第二天慰问团接见了马尔格拉医院领导,马方对医疗队一年来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慰问团还亲眼目睹了队员们简陋的工作场所,长势不错的医疗队菜地,还有简洁的队员住房。临走前还关切的询问我们有什么困难和要求。这是我们期盼已久的会面,也是我们医疗队员一年来感到最幸福的时光,我们不会忘记这一天——2008年7月19日。
不知不觉我们在无数次的感动中度过了一年多的援外生活。一年多来,我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完成每一天的援外医疗工作,中国援马里马尔格拉医疗队得到了马方和总队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成绩的背后固然和队员的高度责任心、祖国荣誉感密不可分,当然也不能忘记队员家属的默默奉献,然而我们更加清楚支撑我们一路顺利走过的还有一股神奇的力量,这股神奇的力量源于祖国家乡领导对援外队员的支持和呵护,它凝聚着家乡人民的重托和殷切希望。时刻激励着我们去做好每一天的援外工作、尤其是当我们碰到困难的时候,它是我们克服困难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以此激励自己、鞭策自己,把这一份份感动化作浓浓的工作热情融入每一天的援外医疗工作中,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争取更大的成绩,为祖国争光,为丽水人民争誉,给家乡领导递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不知不觉我们在无数次的感动中度过了一年多的援外生活。一年多来,我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完成每一天的援外医疗工作,中国援马里马尔格拉医疗队得到了马方和总队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成绩的背后固然和队员的高度责任心、祖国荣誉感密不可分,当然也不能忘记队员家属的默默奉献,然而我们更加清楚支撑我们一路顺利走过的还有一股神奇的力量,这股神奇的力量源于祖国家乡领导对援外队员的支持和呵护,它凝聚着家乡人民的重托和殷切希望。时刻激励着我们去做好每一天的援外工作、尤其是当我们碰到困难的时候,它是我们克服困难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以此激励自己、鞭策自己,把这一份份感动化作浓浓的工作热情融入每一天的援外医疗工作中,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争取更大的成绩,为祖国争光,为丽水人民争誉,给家乡领导递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拉尔格拉医疗队 张一平
注:本文刊登于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院报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