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情怀
“小醉初醒月满床,玉壶银阙不胜寒。天风忽送荷香过,一叶飘然忆故乡”。诗人把积淀在心中的思乡之情借月光尽情地抒发,令人感染。历来,月光是文人墨客笔下浪漫的代名词,更是抒发情感的载体。有多少浪漫的故事就发生在富有诗意的月光下。我想,在这样一个月夜里你也会思绪万千。
白天,现代的都市人忙于工作,疲于生计,挥洒工作热情,享受劳动带来的那一份成就感。夜晚,灯火阑珊,车水马龙,一派繁华景象:茶楼酒店人满为患,歌厅网吧座无虚席,人们享受着现代都市的物质文明。
都市里的天空却是黯淡无光,浩瀚无际的宇宙天穹在高楼大厦的分割下显得支离破碎,月夜里再也看不到完整的银河和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月光下信步闲谈,或在一个安静的小院里借着朦胧的月色,把酒对饮,或独自“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那一份闲情逸致早已荡然无存。
自从我参加援非医疗队来到马里以来,这里的一切让我感受颇深。炎热,贫困、疾病、原始、这些字眼都在这里找到了很好的诠释。然而,这里的月夜却与众不同,让人流连。这里的夜晚,月明星朗,天空清澈透明,乌云遮月的景象少之又少。月亮也似乎比国内的更大更圆,也更加明亮,有时感觉就在咫尺、唾手可得。前几天的一个傍晚,正值农历十六,我们在河边散步时,发现不远小山坡的草丛里透出一团柔和的金黄色光芒,引得我们驻足观赏,渐渐地草丛里出现一个金黄色的大圆盘,又似乎像一块奥运金牌掉进草丛里,让人兴奋不已,有一种想前去探个究竟的冲动。
其实,我还是最喜欢月光下的安静。马尔格拉县是一个安静淳朴的小城,这是一块原生态的土地,每当夜幕降临,小城白日的喧嚣渐渐的远去,待月上树梢之时,大地显得朦胧而具有神秘感。远处蛙声一片,伴以身边蛐蛐的嘶叫声,还有“嘘嘘、嘘嘘”地叫个不停,躲在院子大树上的猫头鹰,忽然觉得自已置身于乡间田园,与荒野相邻,与大自然为伍,这种感觉真的不错。
此时,当你走出房间,来到空阔的院子随意仰望天空,你会发现这里的天空原来是那样的无边无际,清澈透明。你可以对着星图慢慢的分析,也可以用高倍望远镜观看月亮里的坑坑洼洼,追寻玉兔、樵夫和嫦娥的足迹。
月夜里,当你走出院子来到尼日尔河边,听着河边山坡上小草在晚风吹拂下发出沙沙响声、还有涓涓的河水声,眼前缓缓划过的渔船,远处渔船点点星光,河面上空繁星闪烁,这种水天合一的景象,可谓美妙绝伦。
朦胧的月色给我们单调的夜生活增添了几分浪漫。我们常常坐在宽敞的院子里喝茶聊天,凉季的月夜最是惬意,待我们散步回来,借着月光切开又红又甜的大西瓜,享受着那一份沁人心脾的甘甜和滋润。院子里的那几棵参天大树,枝繁叶茂,树叶在微风中发出瑟瑟响声,地面印着斑斑片片的树叶影子,使没有树荫的小草表面显得尤其鲜亮,甚至有队员产生小草上有霜的错觉。他还说:“我真佩服《静夜诗》的作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诗句。马尔格拉经常停电,但有月光的夜晚我们不怕停电,有时还有点期待,我们喜欢在这样的月光下度过。“草树已秋声,郊原喜晚晴。风声云尽散,天阔月徐行”的意境就在身边。有谁会拒绝这样的夜晚呢。
月光下的马里人也很懂得享受。一帮朋友相约围坐房前空地、自家院落,借着月光,煮茶聊天,如若来了兴致,便拿出老式录音机放出明快富有节奏的曲子,随即触发了他们舞蹈神经,男人女人们跟着节奏手舞足蹈,跳起了马里舞,通常小孩也不甘寂寞,纷纷上场。
月光下的安静,可以排解心中烦杂,陶冶情操,甚至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当你在 “君听月夜人静夜,肯饶天籁与松风”的夜晚,难免也平添几分相思之苦。我建议把白天的烦恼消融在月色中,尽情享受它的安静和浪漫,以及由此萌生的健康生活方式。
马尔格拉队 张一平
注:本文刊登于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院报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