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珍贵,却脆弱。然而,有这么一群人,以同样珍贵、脆弱的身躯,承受着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承受着病患及家属的所有希望。
我打小开始,身体就不是特别强壮,所以,经常和医院打交道。当时记忆中的医生,把我双腿一夹,上半身用手一摁,所谓的护士就开始打屁股针,当时我骂了医生“小狗”,至今印象深刻,这也是我对医生最初的“坏”印象。
在我十多岁的时候,舅舅去了温州医科大学求学,在寒暑假中,舅舅跟我们讲一些医学常识、讲医生们的故事,医生在我的印象中日渐变得神圣,他能够救死扶伤,我对医生们也不再那么讨厌。多年前进入医院工作,跟医生在一起的时间比家人还多,彻底颠覆了我对医生的印象。
医务人员工作是高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工作。那一年,医院等级评审,休息日减少,工作量加大,导致体力不支,窦性心动过速发作,心率一度达到160次/分,当时眼睛发黑,双脚发软,在即将倒地的一刹那,医生用他有力的手一把抓住我,给予我支撑,给予我力量,积攒的辛苦和委屈化作泪水,得到释放。
护士的工作需要上夜班,在黑夜里有时不单要忍受寒冷,还要忍受饥饿。那时,很多夜班搭档的医生会给你“雪中送炭”,给你带点宵夜,我记得最清楚的一次,有位医生给我买了油饼,生怕回来的路上饼冷了,他一直把饼捂在衣服里带回来,全然不顾油渍沾满他的衣服。
在日常工作中,医生和护士需要默契地配合,大部分时候分工还是明确的,医生下达医嘱,护士护理为主。在脑外科工作的时候,病人病情危重,工作量相当大,常常这边处理病人,那边又有呼叫,我们的主任是一位技术高超、话又少的好领导,在我们来不及的时候,默默帮我们把痰吸了,并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取得理解,防止投诉纠纷的发生。
老年科的主任,虽然年轻,医术精湛。我亲戚住院期间,病情反反复复,只要有需要,他不管白天黑夜,尽心尽职,病人一次次化险为夷,他每次都做好告知工作,赢得了家属十分的信任。
当患者经济上有困难的时候,他会带领大家略表心意,做到治病又治心。虽然现在不在同一科室,但经常不到八点在食堂的路上会碰见,他提早去科室,开始忙碌的一天,散发满满的正能量。
在我身边有这样一群医生,医龄在30年以上,年龄最大的已经超过70岁,但他们精神抖擞,每天提早半小时到工作岗位,看病过程中亲和力极强,耐心细致,为病人排忧解难,从病人角度出发,为病人着想。同事间相互尊重,为年轻的医务人员树立榜样。
自古,行道难,而今,行医道更难。生命诞生,生命衰亡,生命渴望得到延续,生命总是反复无常。穿上白衣,希望成为生命的守护者,但有时,却只能成为生命的守望者。生命是一场没有演习的实战,医者就是那群奔赴在最前线的战士,披星戴月,不忘初心,静守美好岁月。
文:门诊 王敏超
审核:邓丽云 编辑:马志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