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益心·心理”微信号一经推出,就收到了很多网友的咨询,其中有一位网友这样回复的: “我是一名村干部,因为疫情,村子封路了,我在路口执勤,不让外来车辆入村。网络上铺天盖地关于疫情的新闻,让我现在接触外来人员就莫名的紧张,有时候还喘不上气,特别特别的难受.......” 看到这样的消息,我们认为他是有了焦虑情绪。 焦虑是对亲人或自己生命安全、前途命运等的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情绪,伴有躯体性症状(咽部不适、腹泻、耳鸣、头晕等)。 于是我们联系了他,进行一对一的在线干预,安抚他的情绪,并教授他一些放松的技巧。过了十几分钟后,他的情绪有所缓解,一些症状已经减轻了很多,身体也舒服了。 在当前疫情状况下,一线防疫人员长时间高强度工作,心理负荷之下容易出现一些列的应激反应,进而影响到身体健康和行为决策。今天的文章,我们益心·心理救援队为一线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心理建议,希望有帮助。
心理应激和情绪反应
身在抵抗疫情一线的工作人员,需要面对一系列特殊的心理应激,包括:
这些心理应激会带来一系列的情绪应激反应让人变得容易发脾气、激动、烦躁不安、紧张、忧虑,注意力也难以集中。
产生情绪反应的同时,他们也可能会有一些身体症状,比如晕眩、呼吸不畅、心跳过速、身体颤抖、厌食、入睡困难或突然惊醒,等等。
过劳和精神崩溃
疫病期间,一线人员长时间参与高强度、高应激的医护工作,休息严重不足,也很可能发生过劳,情绪、精神和身体都极度疲惫。由于这种疲惫短期内无从缓解,他们可能会对当前的救助任务感到愤怒、无力。
而这些负面情绪,很可能反过来加剧他们在当下的心理应激,甚至导致精神崩溃——可能表现为大哭、摔砸东西、暴力行为等。
前线压力大、时间少,在这里,益心·心理救援队推荐几个可以进行自我调节的方法。
“蝴蝶拥抱”
常用来应对激烈的负面情绪。通过检查自己的触感、环境,转移注意力,我们可以从情绪旋涡中回归此时此地。
平缓呼吸法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刚开始,你可能会觉得深呼吸有些难,但多试几次就能够掌握。
●回顾曾经有效帮助过你的应对办法,思考什么能让你保持坚强。
如果您是一线医护人员:
"
每一个人的身体和心理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如果在长期的工作之后,你感觉自己的身体或者心理真的已经到了能够承受的极限,现在需要做的是暂时退下来,好好休息,有必要的话去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也许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请一线的施助工作者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心身健康,照顾好自己才能给他人最好的关怀! 温馨提示 如果您是来自武汉、湖北或其他疫区的关联人员,请主动向当地村居报告。邻里亲友要督促其报告。知情者可直接向12345热线电话举报。对隐瞒不报、知情不报造成后果的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