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傍晚,丽水市集中医疗救治点中最后3名患者出院!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的黄晓城医师作为进驻市集中医疗救治点的专家,已经连续奋战26天,他说疫情结束后最想做的事情是:见家人。
他说家人一直是他的牵挂,小女儿只有八个月大,儿子才读小学一年级,老婆也是医务人员一直在一线忙碌,这么多天没见,虽然每天能隔着视频聊天,心里始终十分挂念。现在期待快点结束14天的隔离,好早点回家看看家人,回到(呼吸科)重症监护室工作。
今天,黄晓城医师已前往市1号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进行14天隔离。接下来我们请他给大家揭秘下,在市集中医学救治点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掀开神秘面纱


下面就是我在防护方面一天的流程:
上班前,至少预留出30分钟作为路程和防护装备的穿戴。
戴好口罩,从生活区域房间出门,走医护人员专用通道进入工作区域的“清洁区”,手消毒后将原来穿的衣服、裤子和鞋子等换下来;再进“清洁缓冲区”,穿戴好口罩、帽子、鞋套、隔离衣、手套,做好手消毒;接着进入“潜在污染区”,也就是我们日常的办公区域,有护士站、医生办公室、护士办公室,通常我在这里完成电话查房,了解病情、开医嘱、写病程记录、填报告信息、查看各类化验单、根据当天情况调整治疗方案等工作。
下班出病区,要经过“四道关卡”——
第一道,走出负压病房,在污染缓冲区脱掉面屏,防护服,手套;脱防护服时,帽子要往后拉下来,从里到外卷下来,动作一定要轻柔,防止造成自我污染,每次进行手卫生,出门前再次洗手。
第二道,到潜在污染区的污染缓冲间更换帽子、口罩,每步都进行手卫生。
第三道,到清洁缓冲区脱掉帽子,口罩等,洗澡30分钟,换上自己的干净衣服。
第四道,到清洁区穿上外套,走出工作区。
分饰多角
在救治点工作时,我不单单是一名内科医生,更是“心理咨询师”、健康宣教员、“服务员”……
陪同患者进行CT检查是我们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我们不单要为他们提供好相应的物品,还要辅助他们穿好隔离衣、帽子、口罩、手套;进入CT室,我们需要帮患者铺好一次性隔离垫;按名字、住院号一个一个来,不能出错;每一个患者做好CT,我们就将他使用过的一次性隔离垫收拾好装入医疗垃圾袋内,并绑好袋口;离开CT室前,我们还需要把等离子空气消毒机开起来。
回归学生时代
暖心后方
我们(呼吸科)重症监护室,这次还有2名同事驰援武汉,我们手头上的病人都是江瑞来主任、孟水云护士长和同事帮忙诊治护理。同事们对我非常关心,嘘寒问暖,江主任在微信群里问我在里面生活、工作情况,我说一切安好,就是天天吃盒饭有点腻了,想吃泡面,他说给我带,我说生活区里还有,吃完再说。第二天,李海艳、吴云直接拉了四大箱东西给我,有泡面、辣椒酱、水果、火腿肠等等,说吃完再买,满满的爱心,我被感动到了。
2月12日,我一大早接到党支部的电话,说要来看看我们这些战疫一线人员。我和钟健(陈艳因前天感冒发热被隔离)两人按时到指定地点,没想到领导们已经等在那里,他们仔细询问了我们的工作、生活情况,反复强调一定要做好防护,好好休息,还给我们送上了爱心水果。……
2月18日中午,老婆休息在家,我们开了微信视频聊天,她没说话,而是把摄像头对准了餐桌,我看到了非常暖心的一幕:儿子正认真地拿着女儿的勺子给她喂鸡蛋羹,怕烫,还吹凉了再喂,女儿也很开心,张开双手,看到勺子过来把嘴张得大大的,配合得非常默契。看着这娴熟的动作,我想肯定不是第一次这样了,内心一阵莫名的感动。鸡蛋羹喂完,这时儿子发现在拍他,害羞了,叫“别拍”,放下碗来抢手机。看到是我,他激动地叫“爸爸爸爸”,然后用稚嫩的声音问我,“爸爸你都去了15天了,怎么还没回来啊,不是说去14天就回来吗,都超了,爸爸讲话不算数.....”。
虽然聊天过程中儿子没有说过一句"我想你了",但是从他准确记住我离家的时间,足以说明了一切。我不敢想象一个自己还撒泼耍赖、要人伺候的小屁孩,是什么时候开始学会照顾他人的。或许真的是自己平时对家庭投入的时间太少了,以至于没发现他们已慢慢长大。带着困惑,我询问了妻子,她说“从你不在家开始,他学会了很多东西,我也很忙,下班回来要洗衣服、打扫卫生等,没时间管他们。白天老妈带俩娃,在买菜、烧饭时,女儿就只能交给儿子照顾了,他照顾得很好......。
非常高兴在治疗点里的患者都平安出院了;14天后,我也能与家人团聚,好好抱抱孩子们了;仍在湖北奋战的同事们你们辛苦了,期待你们早日凯旋归来!武汉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