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丽水市二院重症医学科首次将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技术运用于一名心源性休克伴发支扩感染的危重症患者,效果良好。患者家属对此十分感谢:“江主任,真是太感谢了,感谢你们的团队,感谢你们的新技术,给了我父亲第二次生命……”

患者叶某,是一名八旬老人,平素身体虚弱,且患有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近一个月来反复胸闷气闭伴咳嗽,先后两次在市级医院住院治疗,症状均未能明显改善。
10天前患者病情加重转到我院治疗。入院时,患者意识障碍,血压很低,需要大剂量升压药维持,呼吸困难加之氧饱和度降低,还出现少尿等休克症状。心源性休克!支气管扩张伴感染!像两座大山紧紧压制住了患者的生命线。生命在慢慢流失,面对危重、复杂的病情,重症医学科立即组织医护团队联合会诊,迅速调整诊疗方案,给叶某实施PICCO技术,用于血流动力学监测。

在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下,医生根据叶某各项指标进行精准补液及强心治疗。目前叶某已转危为安,神志已转清醒,尿量增多,升压药也在逐渐减少。
据悉,PICCO技术能有效、实时地监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状态、休克、脓毒血症、肺损伤、器官衰竭等危重症患者,较大程度摆脱以往主要依靠经验的容量管理模式,使危重患者的容量和心动力管理实现客观化、数据化、实时化。从而指导重危患者的救治,提高抢救成功率。 此次成功救治叶某也正是因为有了PICCO技术支持,医生才得以准确评估患者心脏前、后负荷,心功能等评估数据,为精准诊疗提供数据支持与数据监测。随着这项技术的开展,也将为医院危重患者的救治提供有力保障。
PICCO是一种技术,简便、微创,对重症病人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监测的工具。能监测心脏前负荷参数(ITBV胸内血容量、GEDV全心舒张末期容积、SVV每博量变异和PPV脉搏变异),心脏后负荷(SVR外周血管阻力),心肌收缩力指标(GEF全心射血分数、CFI心脏功能指数),肺水监测的指标(EVLW血管外肺水、PVPI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指数)。
1.创伤小。只需放置中心静脉和动脉导管 ,无需肺动脉导管 , 可用于儿童。3.动态、连续测量。每次心脏跳动测量心输出量、后负荷和容量反应性。5.效费比。比连续肺动脉导管价格便宜,动脉 PICCO导管可以放置10天,减少重症监护时间及花费。6.参数更明确。 PICCO参数非常易于判断和理解。
1.任何原因引起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存在可能引起这些改变的危险因素。2.任何原因引起的血管外肺水增加,或存在可能引起血管外肺水增加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