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精神矍铄的百岁老人
风雨兼程走过了一个世纪
誉满杏林四十余载
“患者最大”为家训
医者仁心传承子孙
——他就是十二病区推送的最美患者
“百岁医生”吴凤来
2020年,百岁老人吴凤来因心肺功能问题到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十二病区住院。老人刚一住进来,就在病区引起了轰动:“听说了吗?来了位百岁老寿星呢!”“恩,听说他还当了40多年的医生,医龄比我年龄还大呢”……
在午休时间,就有位年轻护士向老人取经,“吴爷爷,听说您100岁了,我看您精神气特别好,您有什么长寿秘诀呀?”
吴凤来虽身体不适,但仍精神矍铄,他笑眯眯回答:“哪有什么长寿的秘诀。我就是在工作时想着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能早一秒减轻他们的痛苦,绝不晚一秒;退休后,我就想着自己要照顾好自己,不给后辈添麻烦,所以每天坚持锻炼、早睡早起;另外就是很注意口腔卫生,牙齿好了,吃饭香、身体好!”老人家三句话不离老本行。
1958年,吴凤来受派前往云和县从事医疗发展合作相关工作,和同仁们一起创办了云和镇卫生院。此后,他一直在云和中医院从事口腔医学工作,直至退休。“作为一个退休的医疗卫生人,能看到现在丽水医疗卫生的先进水平,算是圆梦了!很自豪。”吴凤来在百岁生日时高兴地说。
在十二病区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现吴凤来已经康复回家,身体状况良好。
回想起老人住院的日子,病区主任陶剑虹说,咱们的“百岁医生”吴凤来老前辈,对病区里的年轻医生和护士很关爱,他的七尺病床,就像个小小讲台,他经常勉励年轻医生:“现在的医疗卫生条件相比我们那个时候,已是翻天覆地了,你们赶上了好时代,你们是幸福的、幸运的,要始终坚持为医初心,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千万不要急功近利,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不断精进自己的医疗知识和技能,尽全力解决病人痛苦,为病人服务。”
“作为一个医生还是蛮辛苦的,特别是这疫情防控期间,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吴凤来的主管医生余茂强说,吴凤来作为老前辈,心里很记挂年轻医生的学习和成长,时常嘱咐他要多锻炼身体,以后多为人民服务。
父亲的“三好”
吴凤来最小的儿子吴小伟说,在他小时的印象中父亲忙碌的身影从没离开过牙科治疗椅和工作台,几十年如一日,一直到退休。
还在镇卫生院工作时,父亲是负责人之一。他为人谦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不辞辛苦地确保全院正常运转。在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他还是一名编外清洁工,每天早上对院内院外进行清扫,给员工上班和患者就医提供良好的环境。
那时的住房条件比较简陋,一家8口人都挤在一间破旧的木板房里,但父亲还是收拾出了一个干净的角落,把白天坐诊接下来却来不及做的活就带回来做,很多患者的假牙制作都是他花业余时间在那完成的。
工作时间久了,很多患者跟父亲成了熟人和朋友,只要患者有需求,父亲能做到的,绝不含糊。吃饭时,有患者牙痛难忍找上门来,父亲推开饭碗立马给患者做治疗,等治疗结束患者满意离开,饭菜已经凉透了。有患者半夜来敲门,父亲也没二话起床给他们医治。他时常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要人命,能早一分钟给他治,就能减少他一分疼痛,我们要将心比心!”
吴小伟的眼神里,充满了对父亲的崇拜,他接着说, 那时国家很重视农村医疗,卫生院就承担了农村巡回医疗工作,特别是农忙季节,父亲就头戴草帽身背药箱,头顶烈日行走在田间地头,只要有人劳作的地方,不管多远他都会赶过去,和农民朋友打成一片,送上他们需要的药品。父亲就这样默默地奉献着,他总说“别看这些跑跑颠颠、零零碎碎的活,对百姓的健康很重要呢”。
吴凤来在吴小伟的眼中就是个“三好模范” ——在单位是个好员工,在患者眼中是个好医生,在家里是个好父亲。“他勤俭持家,精打细算,和母亲一起用微薄的工资,把我们六个兄弟姐妹抚养成人,他那刻在骨子里的艰苦朴素、敬业实干、为人和善、不逐名利的作风深深影响着我们。现在我们家已有三代从医,二哥、侄儿继承了他老人家的事业,工作战斗在医疗岗位上。”
吴凤来老人的孙子吴琦在市人民医院当医生。“他是我的骄傲!”这句话,老人常念叨。
吴琦说,爷爷对他职业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爷爷对于医疗技术的不懈追求时刻激励着他不断攀登医学高峰,钻研科研、谋划学科发展。在生活中,他也继承了爷爷的开朗、从容。
2016年,他脱产攻读博士期间,卯足了劲学习理论知识、浸泡在实验室里,从“实验室小白”成长为“实验小顾问”。他说每当在实验室里感到有些疲乏时,他就会想到幼时所见爷爷在灯下为患者做牙齿模型时情形,他是那么地投入,一双大手无比灵巧、细致。
“现在的医疗技术和水平越来越好,我也要像爷爷一样紧跟时代脉搏,在医技上精益求精,牢记爷爷为我们立下‘患者最大’的家训,始终以患者为中心,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为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