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园地
党建园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党建园地 党建园地

服务群众没有休止符

2014-04-01 12:44:00 372587次
报告人:景宁县鹤溪街道办事处正科级组织员 蓝中一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叫蓝中一,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参加工作20年,一直都在乡镇基层,与农村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只是尽自己的能力,走好了为群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我曾经在病床上躺了3年,先后动了5次大手术,医生给我下过病危通知书。事情发生在2008年。当时我是毛垟乡党委副书记。一天从村里回乡途中发生了车祸,头部遭受猛烈撞击,两条大腿骨粉碎性骨折,大家都认为我可能再也没有康复的希望了。
  感谢善良淳朴的村民,是他们的真情唤起了我战胜疼痛的勇气。在我住院期间,很多村民都来看我。82岁的陈大妈,平时一年也进不了一次城,听说我住院了,急着让她的侄女陪她坐了两个多小时的车,拎着鸡蛋赶到县医院来看我。她拉着我的手说:“你是好人,没事的,没事的,多吃点鸡蛋,会好起来的。”她还反复地向同病房的人,说起不久前我带她,到乡里卫生院看病的事情。她又拉着医生的手,一个劲地说“蓝书记是个好人,求求你们,一定要把他看好呀!”那一刻,躺在病床上的我,深切感受到了“好人”这两个字沉甸甸的分量,感受到老百姓最朴实最真挚的感情。他们的心里都有一杆秤,谁轻谁重,他们最有数。当时我就想,我一定要快点好起来,为老百姓再做点事。2011年5月,我终于能够下地走路了。
  由于我还没有完全康复,为方便治疗,组织上把我调到鹤溪街道,给我安排了些轻松的工作。在一次班子会上,我了解到王木坑闩圩、老包凤这两个自然村的下山移民工作遇到困难,农户房子拆了大半年,却因安置点政策没处理到位,群众意见大、地基落实难等原因,建房工作迟迟难以启动。我想,我在乡镇待了那么多年,也做过移民工作,比较熟悉政策处理,有一定的经验。于是,我坐不住了,主动向领导提出,要求去做下山移民工作。
  为了尽快摸清工作难推进的原因,掌握群众的心理状态。我拖着瘸腿住进了村里。那段时间,白天村民下地干活,我跟着去;晚上陪他们聊家常,做思想工作。
  当时老包凤村有一对父子,父亲雷有贤,78岁,儿子50岁了,还是个光棍,父子俩住在破败不堪的土坯房里。我登门劝说他搬迁,老雷说:“我一个种田的,哪里有钱盖房?”。我说:“老雷啊,你住在这样的房子里,太危险了,迟早会出问题,没钱我们一起想办法。”我下定决心,要让老人离开危房,住进新房!
我估算了下老雷家把房建好大概需要12万元,可老雷的全部家当加在一起,最多也就值2万块钱,还有10万缺口怎么办?我带着老雷,跑信用社贷了5万块钱。召集老雷家的亲戚,凑了2万多元。最后,还差2万多元没有着落。于是,我瞒着妻子,拿出家里的积蓄,给老雷先补上了最后的缺口。去年12月,这对父子终于搬离了危房,住进了新房,这样刮风下雨时,我们再也不用为他担心了。
  我就是这样,一户一户地做通了村民的思想工作。一位村民对我说“蓝委员啊,说难听点,是被你说烦了,说好听点,是被你的真情感动了,看着你一瘸一拐跟着我们跑,我们心里也不好受啊!”
  现在,看着村民们一户户搬进了新房子,我觉得曾经的一切辛苦,都值了!前后两个多月,我吃住在村里,很少回家,老婆终于忍不住发火了:“你家不要,你,命总要吧!”我笑着说:“能干活,我就高兴!”
  服务群众永远没有休止符!我愿意继续为百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一个基层党员干部应该做的工作。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