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园地
党建园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党建园地 党建园地

美丽梓坊村—中国梦•我的梦

2014-04-01 12:46:00 372627次
报告人:云和县紧水滩镇梓坊村党支部书记 林宗平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叫林宗平,在云和县紧水滩镇梓坊村当了23年的党支部书记。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梓坊村是一个贫困村。在村民眼中,我算是个喝了些墨水的人,1987年,我高中毕业,就被推上了村委会主任的位置。从那时起,改变梓坊村落后面貌,让家乡富起来、美起来,就成了我心中的一个梦想。
  要想改变村庄面貌,首先要让村民富起来。1990年,我担任支部书记后,带领党员干部外出取经,寻找致富门路。我们村两委的干部带头干了起来:先后种过食用菌,水果,茶叶,养过鱼,我们一路摸索,一心想找能让村民致富的产业。2003年,我们成立了渔夫有机鱼合作社,注册了“仙宫鱼”商标,发动村民入股,定期享受分红……渐渐地,村民的创业热情被带动起来了,家家户户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
  村民富了,我的干劲更足了,我开始构筑新梓坊村的蓝图。
  我们梓坊村山多地少,交通落后,230个村民分散在5个自然村。2008年,市里开始实施“农民下山转移工程”,县里也出台了优惠政策,特别是对整村搬迁给予大力支持。得到这个消息后,我赶紧召集全村10多位党员干部开会研究,统一了思想,决定在梓坊村建设新村。
  刚刚启动,村民们各种各样的疑虑便扑面而来:有的说,“我们是农民,在山里住久了,还是觉得山上自在。”有的说,“搬下山去,我们吃什么?”还有的说,“建新房要那么多钱,钱从哪里来?”面对这么多的疑惑、质问与不满,我带着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给他们算经济帐。每次去做思想工作,我都会带上一张手画的图纸,告诉村民:“大家下山后,我们的新村会有篮球场、公园,连卫生也有人打扫。你们就会住进电影里的洋房。”六个月时间,我和村干部反复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我还自掏腰包组织村民代表,到县里参观考察已经在改造的村庄,让村民有直观的感受,坚定他们下山建设新村的信心。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越来越多的村民被感动了!我还清晰的记得,有一位村民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林宗平,你有这份心,我们就有信心,我们搬!”很快,上叶草、下叶草、竹坑头、乌头坑等四个自然村的村民,全都同意搬迁了。
  整村搬迁项目定下来后,随之而来的政策处理难度,远比预计的要大得多。光坟墓就有60多座,涉及周边8个行政村的上百个农户,情况复杂,工作难度很大。一位患癌症晚期的老人,刚刚造好了坟墓,不愿意迁移,我们反复做思想工作,他终于同意了,说了一句让我非常感动的话:“宗平啊,20多年了,你为我们村做了这么多事,不容易啊,我不为难你,这个墓地,我迁!”
  2009年6月,梓坊新村开工建设了。我每天带着村里的党员干部,跑市场、谈价格、买建材,尽量帮村民们降低建房成本。农户中缺钱的,村干部就帮忙去贷款;有缺劳力的,村干部就轮着帮忙,新村建设热火朝天。只用了半年时间,新村建设基本完工。
  2010年春节,大部分农户已经搬下了山,在新房里过上了新年。除夕晚上,全村村民都请我到他们的新家喝酒,那天,我几乎喝遍了全村每一家的酒,我喝醉了,但醉得很开心!
  新村建成后,我们利用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积极打造“瓯江帆影”摄影基地、天然垂钓基地,发展“渔家乐”,取得了不错的效益,去年全村接待游客1.2万人次,村民增收120多万元。现在,我们村60%的村民在城里买了房子,70%的村民开上了小车。
  “有山皆绿家家富,无水不清户户甜。”这幅对联是现在我们梓坊村的真实写照。今天,站在这里,我可以自豪地说,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的梦想已经初步实现!一个青山掩映、绿水环绕、和谐幸福的梓坊新村,展现在美丽的仙宫湖畔。(大家看看我们的新梓坊村)
  梦想永无止境。市委提出,要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作为一名老支部书记,我坚决拥护。接下去,我们就是要让更多的人,到梓坊村尽情地享受“好山好水好空气”,让我们梓坊村的“绿水青山”真正成为村民的“金山银山”!
  欢迎大家都到我们梓坊村来做客。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