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园地
党建园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党建园地 党建园地

“民情地图”连民心

2014-03-30 12:50:00 373584次
 报告人:松阳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刘伟俊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叫刘伟俊,是松阳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我报告的题目是“民情地图”连民心。
  今天,我要讲述的是一张地图的故事。这不是一张普通的地图,也不是一张公开出版的地图,这是一张乡镇干部自己绘制的地图,更是一张连结民心的“民情地图”!
  说起编制“民情地图”的过程,我们有很多感慨。
  松阳县域面积1406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16个乡镇,401个行政村,总人口23.83万,农村人口占80%以上。大家也都知道,时下农村跟过去不一样了,交通便利了,通讯发达了,但是,干部深入基层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却少了。甚至还出现过这样一个极端的事情。
  2010年春节期间,在松阳县四都乡,当县领导提着慰问品上门慰问扶贫结对户时,发现慰问对象生活条件竟然还很不错,弄得大家都很尴尬。
  事后,乡党委马上查找原因,进行反思。原来,村干部上报结对名单后,住村干部没有认真核实情况,就直接带领导上门慰问了。这说明有些基层干部开展工作不实,深入群众不够。
  当时,正值全国人口普查,需要绘制每家每户的普查地图。有乡干部就提出,何不借鉴普查地图的经验,也绘制一张地图呢?于是,乡党委决定,参照普查这种方式绘制一张反映全乡村情民情的地图。
  说干就干,那段时间里,全乡干部白天黑夜,连续作战,走村入户,经过半年时间的努力,终于绘制出了一套详细的反映全村情况的地图,取名为“民情地图”。这套地图内容丰富,信息齐全,包括《村情民情图》、《产业发展图》、《组织体系图》、《结对帮扶图》、《重点人员图》、《防灾避险图》等等,大到村里地质地貌、产业发展,小到人口数量、社会关系等信息一应俱全。
  有了这套民情地图,乡干部开展工作就更加得心应手,无论是村庄建设、产业发展、还是调解邻里纠纷,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大大增强。干部们都说:一图在手,住村不用愁,民情了然,工作就好于。
  2011年,松阳县委决定将这项创新举措在全县推广,绘制全县民情地图。同时,建立了“民情地图”信息系统,将全县401个行政村2400多张“民情地图”全部录入信息系统。并做到每个月更新信息,每个季度进行一次督查,每年度举行一次“民情地图”应知应会知识大比武。从此,“民情地图”成为松阳县干部服务基层群众的“百科全书”。
  斋坛乡桐楼村住村干部黄莺歌刚从景宁调入松阳工作,面对陌生环境,缺乏农村工作经验的她,犯难了。“人生地不熟,我该怎么办呀?”这时,乡长拿给她一叠民情地图,说“你把它看懂了,读熟了,就好办了。”黄莺歌琢磨了三天之后,拿着地图走村入户,按图索骥,不出半个月,就和村民们打成了一片。村民夸她说:“你这个小姑娘看不出来,农村工作还是蛮有一套的嘛”。
  2012年10月的一天晚上,水南街道瓦窑头村发生了一起凶杀案,经勘查,公安部门将作案嫌疑人锁定为本县斋坛乡村民许某。如何才能尽快抓住嫌疑犯,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抓捕工作刻不容缓。收到公安部门协助调查的要求后,乡干部马上登陆“民情地图”信息系统,把嫌疑犯本人及家庭、亲戚朋友的有关情况迅速提供给公安部门。很快,嫌疑犯许某在其亲戚家中被抓获。公安局刑侦大队长说:“民情地图”真是破案的好帮手啊。
  三年来,松阳县依托民情地图促服务,干部走访农户、企业达150多万人次,帮助行政村解决实际问题5万多件,解决农户和企业实际困难和问题13.5多个……
  “民情地图”连民心。“民情地图”让我们深深体会到: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只有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才能找到管用有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才能得到老百姓的真心拥护。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