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园地
党建园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党建园地 党建园地

我愿做一颗闪光的铺路石

2014-04-01 12:55:00 372623次
报告人:丽水市公路管理局直属分局  聂如伟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叫聂如伟,来自丽水市公路管理局直属分局,一直在公路上干了18年。下面,我就和大家说说我这18年来的成长经历。
  1996年,我接过父亲的班,当起了一名公路养护工。我至今还记得自己第一天上班的场景:一根扁担、一把扫帚、一把铁锹、一辆斗车。从那天起,我每天就在尘土飞扬的公路上重复着相同的活,天天脏成个“泥人”。说实话,那时心里挺失落的。
  上世纪末,公路开始用沥青碎石铺设路面。盛夏酷暑,我穿着厚厚的工作服,顶着40多度的高温,站在沸腾的大铁锅旁炒油、翻料。我想,如果能用机械代替人工,那该有多好呀!
  我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我爱琢磨、爱钻研,以前也跟人学过电器修理,特别是对机械的电路很感兴趣。
  2003年,局里从意大利引进了价值1000多万元的新设备——大型沥青拌和楼,开始用机械自动搅拌沥青和碎石。领导考虑到我有一定的基础,把我调到了基地,由我来学习设备的操控。当时,我真是好高兴呀!但,高兴过后,困难接踵而来,这台20多米高的“大家伙”带给我的挑战异乎寻常。那位意大利技术员只是教了些最简单的操作和故障维修,就回国了,留下了一本全英文的机械说明书,我当时真是傻眼了。
  靠谁都不如靠自己。我想,凭什么外国人能搞定的东西,我就不能搞定呢!于是,我抱着字典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查,趴在电脑前一个术语一个术语地搜,硬是把一本说明书给啃了下来。我还买来了《电动机绕组修理》、《电工实用线路》等书籍自学。花了将近大半年的时间,我终于摸透了这个“大家伙”的脾气。
  说实在的,在基地的日子一点儿也不轻松。每天凌晨5点多,拌和设备就要开始运行,我在拌和楼六层多高的窄小楼梯上上下下要十几趟,累得满头大汗。机器发生故障时,我常常要钻进机器里面,仔细排查。拌和楼的震动筛网间距最窄处只有五六十公分,人趴着钻在里面,四五十度的高温和弥漫的粉尘常让人喘不过气来,每次修理完,都是一身汗水,满身粉尘,像个泥人。虽然这样,但想到同事不会再被粉尘伤害,我觉得也值了。
  几年后,拌和设备开始老化,故障也多起来了。一次,一只配件坏了,原厂的配件比较贵,但我通过网上搜索,发现国内也有差不多的,买来换上,果然有用,节省了一万多块钱。针对重油燃烧温度的问题,我试着给设备加装了导热油控制阀门,实现了二次关闭,避免了因导热油阀门关闭不全而导致重油温度过高,影响材料拌和质量。为解决设备运行时粉尘越来越大的问题,我通过增加过滤网袋,不仅降低了污染,而且还使粉尘回收利用,节省了90多万元成本。
  我常想,无师自通说的是天才,我不是天才,笨鸟先飞靠的是勤奋。这些年来,我一直没有停下钻研的脚步。我改进了燃烧器管道控温技术,大大缩短了预热时间;我还改良了手提式割草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原本需要十多人干的活,现在只要两三个人就能完成;我参与的“智能化隧道LED照明节能控制技术”研发,节能效率提高了40%以上。这些年,我只是尽心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组织上却给了我很高的荣誉,2009年,我荣幸地被评为了“全国技术能手”,2013年,我又被评为全国“十佳最美养路工”,这些都是对我莫大的鼓励。
  作为一名养路工,我心中有个梦想,“希望有一天,我们养路工都能坐在电脑前,点点鼠标,让机械完成所有的操作。”作为一名基层共产党员,我愿做那一颗闪光的铺路石,实现我心中美丽的梦想!
  我的报告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