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园地
康复保健
精神(心理)保健
老年保健
常见问题解答
疾病预防
急救常识
益健康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健康园地 健康园地

骨盆移位与健康

2015-08-10 14:10:00 321228次
【导语】
  有人把健康比作数字“1”,财富、地位、知识、美貌等等就是“1”后面的“0”,没有了“1”,后面的“0”再多也没用。也许健康不代表一切,但失去了健康就失去了一切!所以身体健康最重要。下面我们就来聊聊骨盆移位与健康的问题。
【正文】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浩瀚的宇宙神秘、变幻没测,有很多未知的领域等待我们人类去研究、去探索。而我们的人体也如宇宙,非常奇妙、复杂,还有很多不解之谜等待我们人类自己去了解,去发现,去揭开。一叶知秋,窥一斑而知全豹,说的是通过一些细微的变化或现象,可以推究出事物的整体或全部,而我们的生活当中,也可以通过一些细节去观察判断一个人的品质、品味等。看病也一样,我们可以通过患者一些不易让人察觉的无意识的习惯动作或症状去诊断、治疗一个病人,现举例说明。
  比如我们单位有一个在门诊收费的女同事,有一段时间因为老是因“落枕”而找我推拿整复,而每次给她治好了没多久,她又来找我看病。在一次看病时,我无意之中发现她老爱用右手去向下拉自己的右侧裤管,我让其躺在治疗床上仔细一检查,发现她的右腿比左腿足足长了1公分,这是由于她的右侧骨盆发生移位造成的,我给她颈椎和骨盆同时进行了矫正,1年多了她的颈椎病都未再发作。这个病例说明她的颈椎病只是一种继发性改变,真正的病因是她的骨盆发生了移位而造成了她的颈椎继发性移位,因此光矫正颈椎是不够的。
 
1、骨盆是一个什么东西它为什么会发生错位?
  骨盆由骨骼、关节、韧带三部分组成。其骨骼由骶骨、尾骨、及左右两块髋骨组成。髋骨又由髂骨、坐骨及耻骨融合而成;骶骨由5-6块骶椎合成;尾骨由4-5块尾椎合成。关节有耻骨联合、骶髂关节和骶尾关节。骶髂关节位于骶骨和髂骨之间,在骨盆后方,该关节的关节面是耳状关节面,关节较浅,关节面为软骨遮盖,较为光滑,但有不规则的隆起和凹陷部,籍以稳定关节。此关节在生理上有一定的活动范围,属微动关节。髂骨的关节面可以随骨盆的前倾后仰,沿关节横轴作轻度的旋转活动。两耻骨之间有纤维软骨,形成耻骨联合,位于骨盆的前方,其上、下附有耻骨韧带,当骶髂关节错位时,两侧的耻骨联合面会发生前后或上下错动。骶尾关节为骶骨与尾骨的联合处。骨盆各部分之间有坚强的韧带连接,韧带主要起固定和保护骨盆,限制它错动的作用。妊娠期(受激素影响,韧带松弛有利分娩)及产后妇女、水平骶椎或慢性腰腿痛患者,韧带较松弛,各关节的活动范围亦稍有增加。超越生理活动范围的旋转,则可使骨盆损伤甚至发生错位。因此韧带劳损是造成骨盆错位的内因,而作用于骨盆的扭转外力则是引起骨盆错位的外因。
 
2、骨盆起什么作用呢?
  房屋由地基、梁柱和屋顶组成。地基必须坚固平正,如若不然,不论你的梁柱多么坚实,屋顶怎么漂亮,屋子迟早都要坍塌。假如把人体比作楼房,那么骨盆就是地基,它起支撑脊柱、保护内脏的功能,骨盆上的脊柱就相当于是梁柱。如果骨盆移位,作为梁柱的脊柱就要随之倾斜移位,就好像是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因为地基不牢固,塔就发生了倾斜。脊柱是人体的中轴和支柱,是中枢神经之所在,也是运动的枢纽。脊柱的健康与骨盆息息相关,脊柱倾斜,解剖结构发生微小的位移引起椎旁肌痉挛和肌挛缩、刺激、牵拉或压迫相应的脊神经、自主神经及椎管内外的动静脉甚至脊髓,从而引起的多种类似内科、心血管科、胸科、神经科、骨科、腹外科、泌尿外科、妇科、五官科等疾病中的一些相似征象,所以脊椎病有万病之源之说。也许你会认为,既然这样,那么矫正脊柱上的椎骨就可以治疗上述疾病了嘛!然而回答是否定的,因为治疗的关键还是矫正相当于地基的的骨盆,唯有这样,才能扶正相当于梁柱的脊柱,从而使一切恢复正常。
 
3、骨盆移位对健康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表现呢?
  骨盆完全正常者,千人难寻其一。骨盆移位它能引起那些疾病和表现呢?根据临床学者大量的实践和积累,具体归纳如下:
  (1)右侧骨盆移位型(右髋关节紧张型):表现为副交感紧张,肝脏、胃肠功能低下,消瘦,腹泻,易患妇科疾病,有白头发等。
  (2)左侧骨盆移位型(左髋关节紧张型):表现为交感神经紧张,心、肺功能低下,肥胖,便秘,易患感冒等。
  (3)混合型(右侧骨盆移位伴左或右髋关节紧张,左侧骨盆移位伴右或左髋关节紧张):表现为偏食,体重变化大,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并伴有前两型的全身症状。
  下面将分类介绍骨盆矫正患者的主诉病症:
  心脑血管系统:心悸、心肌梗塞(后遗症)、站立眩晕、静脉曲张、发绀、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声嘶、心率失常、心绞痛、高(或低)血压、浮肿(眼睑、脸、手、脚、小腿)。
  呼吸系统:呼吸困难、胸部有压迫感、易感冒、咽喉异物感、不能到人多处、窒息感、鼻窦炎、支气管炎、鼻塞、打哈欠、憋气、哮喘、长吁短叹、咳嗽、咯痰。
  消化系统:腹部膨胀感、食道狭窄感、偏食、吞咽困难、食欲不振、胖不起来、反胃、烧心、胃下坠感、胆石症、恶心、腹鸣、嗳气、慢性阑尾炎、过敏性结肠炎、过胖、便秘、腹泻、便血、胰腺炎、胃病、肝病、十二指肠溃疡、乱吃零食。
  泌尿生殖系统:月经不调、肾结石、性功能障碍、夜尿症、更年期征、痛经、闭经、膀胱炎、不孕症、尿痛、尿频、多尿、少尿、残尿感、痔疮、子宫内膜炎、阴道炎。
  感觉运动系统:震颤麻痹、易跌倒、不能走、不能跑、不能坐、只能脸朝下睡、不能站立、视力障碍、痉挛、膝关节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枕后神经痛、肋间神经痛、肩痛、颈僵硬、肩周炎、脚底痛、慢性腰背痛、肩痛、耳鸣等。
  植物神经系统:嗳气、夜游症、少汗、多汗、无汗、口渴感、头晕、打鼾、爱放屁、头沉重。
  皮肤、粘膜:味觉异常、嗅觉异常、痛觉异常、温度觉异常、触觉异常、皮肤粗糙、脱发、白发、瘙痒、色素沉着、湿疹、皮炎、斑秃。
  婴幼儿:吐乳、夜啼、易感冒、食欲不振、发育不良、便秘、腹泻、易发热、湿疹、咳嗽、易脱臼、身体太胖、头痛、盗汗、喘息、偏食、易跌倒、鼻塞、腹痛、痉挛。
  其他:全身疲倦、易疲劳、性情焦躁、工作劲头不足、易怒、午前疲劳、睡眠不实、心不在焉、精神抑郁、没有朝气、没有毅力、健忘、无力、厌世感、恐怖感、嗜睡、不安感、失眠、面色难看、贫血、脊柱侧弯、畏寒。
 
4、骨盆移位的判断方法
  (1)脸部的表情有差异:骨盆移位的人,其脸部左右不对称。如眼睛一大一小、上眼睑一双一单、下眼睑一个肿胀一个无肿胀、鼻子不挺直、鼻孔不等大、人中沟不垂直、嘴角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两耳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2)俯卧时臀部、腿部有差异:(以下均以右侧为例)俯卧时,患者右侧臀部较隆起,右腿比左腿较短,俯卧睡眠时,左腿会无意识地弯曲,右腿伸直。
  (3)仰卧时,下肢有差异: 仰卧时,左脚外展脚尖离床近,而右脚尖离床远(又叫阴阳腿),双脚交叠时,左腿很自然的放在右腿上。
  (4)侧卧时双腿交叠,左脚在上。
  (5)坐位时的姿势:上半身向右歪,头向左歪,双腿交叉时右腿总在后,不交叉时左腿比右腿外展明显。双腿并拢时,左脚尖位于右脚尖前方。
  (6)站立时:稍息时总是先以右脚为轴,左脚向外展,等疲劳后再双脚互换。
  (7)下楼姿势因为左腿长,左腿有点甩着走。
  左侧骨盆移位与右侧相反,左右侧移位都可进一步发展为混合型,对于不能归于左右两型者,可考虑为混合型。
  (8)其他表现:
  下列一些细节改变对判断是否移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右侧骨盆移位型   从未胖过,有白头发的人。肚脐偏向左侧,左鞋底磨损快,总觉得左腿裤短而下意识拉左侧裤管。另外,双手除拇指外,其余四指并拢,拇指尽量张开,右手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角度比左手小;或者将双手五指尽量张开,右手拇指与小指形成的角小于左手;再比较食指与中指之间的角,也是右手小于左手。由于左脚负担过重,所以左脚拇趾明显外展,其拇趾尖甚至处于第二趾上或下。
  2. 左侧骨盆位移型   小时候起一直胖的人,秃顶的人。肚脐偏右侧,右鞋底磨损快,总觉得右腿裤短而下意识拉右侧裤管。手指与脚趾情况与右侧相反。
  3. 混合型  有胖有瘦过,头发稀疏而又有白发的人,左右鞋底一侧磨损严重。双脚拇趾同时外展,程度比单侧严重。
 
5、如何保护骨盆
  1、生活应劳逸结合,防止过渡疲劳而诱发骨盆错位。
  2、对产后妇女而言切勿过早负重,久病卧床者应先在床上进行康复运动(比如关节的被动、主动运动,先坐后过渡到站循序渐进进行)一段时间后,再逐渐下床活动。
  3、此外,减肥,尽量避免从高处跳到低处,避免外伤、着凉以及不协调的超生理范围的运动方式。
  4、进行骨盆矫正(目前有日式骨盆矫正压揉术、美式脊椎矫正术、中医正骨推拿等)。
  5、加强体育锻炼(如快步走、游泳、保健操等),一方面是全身血液循环加快,局部循环也会改善,从而局部症状也会改善。另一方面是肌肉得到了强化训练,增强了肌肉的功能,从而更好的保持了骨盆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