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二孩”,“大孩”怎么想?TA会喜欢弟弟或者妹妹吗?随着“全面二胎”政策的放开,不少家庭开始考虑要不要继续生育二胎。其中有些人一方面要承受“大孩”的反对,一方面要顾虑经济上的负担和家庭因素等等方面,从而变得焦虑、失眠、多梦、无精打采。丽水二院的心理咨询中心近日就多了这么一类咨询群体,她们都是30到40岁左右的妇女,她们为要不要“二孩”而左右摇摆、身心俱疲。
其实,在为新出生的孩子进行物质准备的同时,还有一件更为紧要的事情,那就是做好心理准备,特别是帮助那个曾经以为自己是家中唯一的孩子做好迎接弟弟妹妹的心理准备。
国家中级心理治疗师应益飞提醒广大考虑生育二胎的适龄妇女,在生育之前一定要注意两方面问题:
一方面,一旦确定要生育二胎,要及时和“大孩”进行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并时刻注意他们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变化。因为,部分“大孩”也许会因为“小弟弟”、“小妹妹”的即将到来产生妒忌、内向、偏激、孤僻甚至是退行性行为,将自己退行到幼童时代,以此来保护自己。
另一方面,妇女自身要做好心理准备,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避免产生产前焦虑症和产后的抑郁症。因为绝大部分妇女在政策放开,可以全面生育二胎的时候往往已经错过生育的黄金年龄,要及时做好产检和必要的压力释放。
对于即将生育二胎的家庭,应医生另外提醒父母亲要和“大孩”保持良好沟通,引导“大孩”提前做好迎接“二孩”的心理准备,鼓励他们更加有爱心。父母可以和“大孩”共同准备“二孩”的衣物、玩具,使得他们从心理上更能接受“二孩”的到来,更好地和“二孩”相处。同时,对“老大”的关爱不能因为“二孩”的到来而减少,可以从思想上和言语上及时和他们做好沟通。
那么如何避免产前的焦虑和产后的抑郁呢?
应主任提醒,准备生育之前可定期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如跳舞、散步等等,加强与人的沟通,作息时间要规律,饮食起居要健康。另外,要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纤维素和维生素的食物,补充人体所需营养元素。此外,若产后得了典型的产后抑郁症或类似症状,要及时到专科医院咨询,必要的情况需要服用相应药物缓解症状。
应益飞,
精神病学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会员,丽水巿心理卫生协会会员,丽水市精神病学司法鉴定小组成员。本科学历,自1987年起一直从事精神医学临床工作,曾在杭州、上海等地进修学习,多次参加省内、外医疗学术交流。擅长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神经衰弱、头痛、癫痫及精神分裂症等重症精神心理疾病的诊治,以及心理咨询。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
门诊地点:心理咨询中心
咨询电话:0578-2317771
接受医院微信公众平台
及浙江省预约诊疗服务平台进行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