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马里雨季
难熬的马里旱季总算过去,在人们的盼望中雨季如期而至,它带给大地生机,给人们带来了希望,似乎一切都会因此而改变。我是第二次见识马里雨季了,去年,我在懵懵懂懂中度过雨季,今年雨季的来临却触发我一些思考。
雨季在马里是一个特殊的季节,尤其对于种地为生的农民。马里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左右,主要的农作物是小米、花生、高粱、稻谷、棉花等,它们的播种和成长都离不开雨水的滋润,除了少数稻田通过水渠引入河水灌溉外,绝大多数庄稼地靠的是天然雨水。马里地广土瘦,干旱少雨,全年的雨水都集中在6—10月的雨季。雨水是否充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马里农民一年收成。信奉伊斯兰教的马里人总会在不同场合祈祷阿拉,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雨季也决定了渔民一年的收入。尼日尔河就是马里天然养殖场,马里每年捕鱼量都在近10万吨左右,占国内总产值的3%。今年的雨季,雨水充沛,眼看又是马里渔民的一个丰收年。马尔格拉段的尼日尔河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平静,我们平时散步的河边现已是汪洋一片,波澜迭起。
雨季的尼日尔河(马尔格拉段)
万物复苏、绿草如茵、遍地牛羊是马里雨季的主旋律,也是牧民们希望的季节。旱季里遍地枯草,死气沉沉的景象已经不复存在。在雨季,马里有一种疯长在旷野、荒地、河边的野草,绿油油的一大片一大片满是这种草,生命力极其旺盛,它是大地绿色的主元素。然而对于这种野草,牛羊却视而不见、从不张嘴,就这样疯长而后枯黄干燥,年复一年,甚是可惜。
在雨季,许多人会在自己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种下树苗,极力营造一个阴凉的居住环境,或在劳作之余由一席树荫乘凉,所以雨季也是植树造林的季节。
雨季种植蔬菜,作者在给菜地浇水
然而,雨季也是马里人青黄不接之时。至此雨季,存粮吃光,新粮还未收仓,粮食异常短缺,马里斋月的起源据说跟这也有关联。斋月里,全体穆斯林,除病人、孕妇、喂奶的妇女、幼儿以及在日出前踏上旅途的人之外,不管穷人还是富人都应斋戒,从黎明至日落,戒饮食,饮水,一日只吃两顿。所以雨季的斋月给穷人节衣缩食的借口,让富人也尝尝饥饿的滋味,以激发同情心。
在马里,雨季是疾病多发的季节。雨季大地潮湿,加上环境的脏乱差,由此滋生蚊子苍蝇,以致疟疾伤寒流行。在马尔格拉,我们看到他们的羊圈、驴舍和房间毗邻而建,也同在一个院子里,院内羊、狗、驴、人同时登场的景象已多见不怪,房前屋后污水横流。所以在雨季伤寒、疟疾患者急剧增多。据马里国家卫生局介绍,每年疟疾发病人数估计在300多万(按不满5岁儿童2次/年乘以其人数),发病率在30%以上。疟疾是导致不满5岁儿童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死亡率在17-24%之间。也是引起孕妇贫血及新生婴儿体重不足的主要原因。因此,雨季对于马里人来说也是一年一度的磨难。
其实,雨季对援外队员也是一种考验。从往年医疗队员和中资机构同胞那里我们了解到,援外第二年的雨季是一个容易患病的季节,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是当务之急。究其原因:工作环境就是一个典型的传染源,长期物资缺乏、食欲不振、导致营养失衡,思乡孤独情绪等诸多因素,都直接影响队员的免疫力。经过一年的消磨,抵抗力日渐不支,正遇雨季蚊子苍蝇横行,健康威胁可想而知。在雨季的关键时刻,熊总队长作了指示:提醒全体队员合理饮食、加强锻炼、定期口服防虐药、保证队员的身体健康,更好的完成援外任务。
我们还要经历2009年的雨季,但愿我们都能平安的享受雨季的凉爽和滋润,让我们的记忆中留下一个美丽的马里雨季。
马尔格拉医疗队 张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