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园地
康复保健
精神(心理)保健
老年保健
常见问题解答
疾病预防
急救常识
益健康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健康园地 益健康 益健康

帕金森氏病的危险信号

2018-04-11 14:27:00 463005次

 很多人都有过手抖的经历,那是肢体远端一种轻微的颤动,医学上称之为“震颤”;当你走上领奖台,热泪盈眶,抖动的手几乎把持不住话筒,那是激动时的震颤;当你饮酒微酣,给友人倒酒的时候,不自觉手轻轻地晃动,有点点滴滴的酒撒出杯外,那是酒精性震颤;当你看到老年人穿衣,拿筷子有一丝轻微的抖动,他们表情自如,似乎已经适应了这一点,那是老年性震颤。

       当然,有些人在穿针引线或者提笔作画的瞬间,有些迟疑,有些抖动,那是正常现象,是不同人植物神经调节功能不同的原因。如果你看到某个人冲动易怒,动不动就瞪圆了双眼,而且手也会不自觉地抖,甚至肌肉眉毛也会跳,多半是甲状腺出问题了。

老贾是工程师,有一手绘图的绝活,不用尺子,线条绘得横平竖直,字也写的像印刷出来的,非常美观。最近几年老贾觉得状态下滑,右手老是不受控制得抖动,徒手绘图,不仅线条画得歪歪扭扭,象条扭来扭去的蛇,而且字也不太工整了,走路也开始驼背了。老贾不以为意,心想,老了,有点力不从心了。同事慢慢地发现,老贾多了一些习惯性的动作,坐着的时候,喜欢一只手交叉叠在另外一只微微抖动的手上,或者把手塞进衣服的口袋里。直到有一次单位聚餐,同事们向老贾敬酒,诧异地发现老贾起身碰杯的时候,手抖动厉害,把一杯酒全部撒在桌上,老贾非常地尴尬。经朋友介绍,他到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找朱满连医师就诊,并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检查。

 经过一番检查,老贾才知道自己得了“帕金森氏病”,又称为“震颤性麻痹”,最大的特点就是象老贾这样,从一只手开始出现震颤的症状,不活动时候抖得厉害,越紧张抖得越明显,睡着了就不抖了,称为“静止性震颤”;渐渐蔓延到同侧的腿或者另一侧的手,有些人走起路来收不住脚步,弯着腰走得很快,好似被人追赶慌慌张张的样子,而且走路的样子很奇特,像个机器人,抬脚要走的时候感觉脚粘在地上样的,一旦走起来,手臂不大会配合身体摆动,停下来很费劲,停下了转身也很费劲。患者发展到一定程度,见到这种人,你一定会有很深刻的印象,讲话时表情很淡漠,好像和陌生人说着和自己不相干的事或者挤眉弄眼,不停做怪相。早期的时候有些人只有震颤,有些人动作僵硬,几年后这些人的症状就越来越接近了。

       老贾很困惑,以前没生过什么病,平常生活习惯也很好,烟不抽,酒也只是应酬的时候偶尔喝喝,而且从不多喝,怎么会生这种奇怪的毛病。

经过朱满连医生一番解释,老贾终于明白了,“帕金森氏病”是一种老年性疾病,是脑子的某个地方退化引起的。在脑的深部,有一块神经细胞聚集的地方称为“黑质”,这些细胞可以合成一种神奇的物质---多巴胺,而这些多巴胺大多数被输送了一个核桃大小的称为“纹状体”的地方,可以说“纹状体”是脑内多巴胺的大本营,它是指挥协调全身各种复杂运动的指挥官,比如舞蹈演员在舞台上翩翩起舞,人们在镜头前摆出各种姿势,要靠神经支配的肌肉协调运动才能做到,在这个过程中纹状体不断发出“收缩”或者”放松”的信号指挥全身的各块肌肉协调行动。以它的发现者詹姆斯·帕金森的名字命名的这种病,其患者体内合成多巴胺的神经细胞死亡的速度快于自然的老化进程。黑质纹状体的一半以上受到损伤之后,才会有症状出现,震颤、走路不稳、胳膊垂在肩下不动,这是令人非常沮丧的,给帕金森病人的工作和生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大多数情况下,根据典型的运动功能障碍和病人对左旋多巴作用的反应就足以做出明确的诊断了。治疗帕金森氏病的法宝是左旋多巴。左旋多巴可以在脑中转化为多巴胺,去执行纹状体的功能。现在已经有了大量新药,不少也可以弥补左旋多巴的不足,即所谓的“促效药”。在度过一段病情平稳的“蜜月期”后,药物的疗效开始衰退,而且症状越来越多,很难分清究竟是患者病情进展的症状还是药物的副作用。近年来一项新的外科手术——“脑深部电刺激”受到医生的青睐,它通过一个植于体内的起搏器直接在大脑病灶区进行轻微的电刺激,代替纹状体的指挥功能,但是它只对15%的帕金森病人适用,而且由于费用高昂,不可能取代目前的药物治疗。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外科手术虽然都可能有很好的疗效,但此病最根本的问题——黑质纹状体的衰退不可逆转,治疗可以减轻一点衰退的后果,但无法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