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一天
2008年12月7日,周日。队员们和往常一样,一早起来,跑步的、到河边呼吸新鲜空气的、晨读法语的、在院子里晨练的,还有趁着休息天睡懒觉的都照样进行。
上午九点半,外面院子里传来一阵热闹的谈笑声,给医疗队带来了活跃气氛。接着有队员朝里面喊:“你们出来看哪!”,我应声跑到外面一瞧,原来是院长助理“格内”(gonei)和一位马方工人牵着一头彪悍的纯白大绵羊,神采飞扬的走进了医疗队大门,丁队和几位队员正前往迎接。格内说:“明天是马里的宰羊节,你们到马里快要一年半了,为我们马里人民做了很多很多,趁此节日之际,送上一头羊,以表谢意。”随后,大家(当然还有那头大白羊)合影留念,丁队代表医疗队感谢院方的关心和对医疗队工作的大力配合。上午还有好几位队员陆续收到助手赠送的羊腿,其实我们收到的不仅是羊腿羊肉,还有那一份份的深情厚谊……
马里宰羊节
晚饭后突然停电,让我们一阵惊讶,很奇怪在宰羊节前夕怎么还停电,问及值班医生,他们都一致推测说是汽车撞倒了电线杆所致,因为其他线路并无影响。我也赞成是突发事件造成,否则不会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日子停电。院子里很快暗了下来,渐渐的似乎又明亮起来,原来明亮饱满的月亮已守候在半空。月光下,大家东拉西扯的聊着,突然有人建议:“既然停电了,我们何不出去看看宰羊节的前夕马尔格拉人究竟都在干些什么,是否和国内一样热闹?”我想:能提出这么好的建议,不是天才也是鬼才。自然没人反对,随即行动起来,一行七人随着一声喇叭的长啸车子驶出了医疗队大门,目标——沿马尔格拉大街小巷绕一大圈,对其做全面的考察。
第一站是城北渔村。这是一个依水而建的自然村落,因紧靠尼日尔河边,所以打渔是他们主要的生活来源,故名渔村。一路上看到家家户户大门敞开、灯火明亮,代销店门前堆满饮料(因伊斯兰教徒不喝酒,所以没有看到酒类),果真一派节日气氛。许多人家房前都用草编和塑料纸围成十平米左右的正方形空间,里面灯火通明,它的用途让人费解,我们在车上讨论许久也猜不出它的用途,有的猜约会场所、有的猜打扑克场所、看电视的空间,尽管我们自认为有丰富的想象力,还是未能定夺,最后有人建议:“尽管有点唐突,大家还是去看一下,才能确定。”我们下车往里一瞧,里面烧着篝火,旁边摆放着茶具、白糖罐和茶叶等喝茶必备物品,地上铺一块破草席,里面仅此而已。这样的结果似乎有些令人失望,但马里人这种苦中寻乐的生活态度让我们深感敬佩,知足者常乐,一点也不错。
我们继续考察,来到城南一角,看到一群天真无邪的儿童在噼里啪啦放鞭炮,欢天喜地的样子。突然有人叫:“西努瓦!(中国人)”又听见另一个声音:“docteur洪(洪医师)!”原来是他以前看过的一位骨科病人,想请我们到他家坐坐。其实,我们正想找一户人家感受一下马里人家的节日气氛。看他叫得很诚心,况且也正中下怀,就跟着走进了他家。看来这是一户富人家庭,宽敞的两层楼房,众多的房间还略带装修,显得很整洁,车库里停着一辆七成新的名牌车。一家人在侍弄着一些羊肉和羊腿,但没看到其他食物,看来宰羊节主要的食物就是羊肉。他还热情的带我们看了他家平坦带有围栏的屋顶平台,站在平台上,大半个马尔格拉城尽收眼底,视线很是开阔。等我们要告别时,主人一定要送我们一条羊腿,我们婉言谢绝了。
接着我们又到了马尔格拉大桥头,桥上很冷清,看来这个晚上也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很少有人外出了,我们稍作停留就返回了。
在回来的路上(大概九点),看到三五成群的小孩围着篝火取暖,当时气温大概也就16-17℃吧,但在马里人就是冬天了。看他们像模像样烤火的神态,感觉非常享受的样子,也让我们想起久违的冬天。我们车子开得很慢,小孩子看到我们都不约而同的围了上来,嘴里喊着“西努瓦” 、“西努瓦”(中国人),显得既亲切又兴奋。我们一边开着一边教他们几句中文:“你好,晚上好!”车子缓缓开着,他们继续追出几十米后才停住了脚步,却一直看着我们。
回到医疗队,电已经来了,医疗队异常明亮。我想:这一夜马里人肯定会忙到很晚,整个马尔格拉县都充满了生机。不知咋的,此时,我突然觉得有一丝幸福感,也许是他们的节日气氛感染了我,也许是上午那头羊带来的好心情,总之,这是特殊而令人难忘的一天。
马尔格拉队 张一平
马尔格拉队 张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