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聋,却对声响不闻不问
不盲,却对周围视而不见
不哑,却不知该如何开口说话
他们就像生活在一颗寂寞的星球上
我们看着他们
但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想要什么
他们拒绝试图走进他们世界的“外人”
他们像星星一样纯净,像星星一样孤独
他们是“星星的孩子”
2005年孤独症(ASD)估计的患病率是1/166,现在这一数字不断提升,目前已达1/54,也就是说平均每54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孩子是自闭症患者。这意味着自闭症谱系障碍群体不再是一个所谓的少数群体,而是一个广泛的需要社会正视并关注的群体。
2020年4月2日是第十三个“世界孤独症日”,中国宣传主题是“格外关心 格外关注”,努力在机制上建立孤独症家庭救助体系,为孤独症人士及其家庭的发展提供保障。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总结为“7不”:不看、不指、不应、不说、不参照、不炫耀、不点头、不摇头、不寻求安慰。
3月龄不注视人脸,逗引时不发音或不会笑
6月龄对照看者没有微笑,没有眼神交流
9月龄还不能发出咿呀等声音
12月龄还不能用手指物体引起大人注意,对自己的名字没反应;显得特别乖,一点也不粘大人,走开也不哭闹;不会张开双臂让爸妈抱,爸妈抱时没有高兴感觉甚至拒绝
16月龄时还无法说出一个字
18月龄孩子总是喜欢自己玩某个玩具,对周围环境不在意
24月龄时还没有想象(假装)游戏
24月龄时还还不能说出词语,兴趣刻板、单一
3岁不能与其他儿童交流、游戏,不会说自己的名字
如何
更好地
治疗自闭症
01.
> > > 多与孩子沟通 < < <
●
缺乏交流和关爱是自闭症儿童的病源所在。
家长要积极地创设机会与孩子沟通。每天保证有固定的时间单独跟孩子交流。
家长可选择在饭后、睡前与孩子交谈。时间控制在15至20分钟内,因为这段时间孩子的注意力是最集中的。
谈话的内容要以孩子喜欢的话题为准。平时,选择一些能激发孩子交往愿望、培养良好交往技能的读物进行亲子阅读。
还可有针对性地选择亲子游戏,以唤醒孩子对交往的渴望。
> > > 改变教育方式 < < <
●
父母、长辈以及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教育方法不一致是自闭症的催化剂,内外统一教育观念很重要。
教育方法不一致的表现有:
祖辈溺爱,认为孩子胆小、内向是个性的表现,长大了自然会好;
父母严格,采取一切手段干预孩子的行为。
这样做不仅使问题得不到解决,还会使之更加严重。
此时,家长要做的是多角度地观察孩子,与同龄孩子做相应的比较,客观地评价孩子,找到差异,反思自己的教养方法。
多向孩子的老师了解相关情况,听听老师的建议。
03.
> > > 给予鼓励 < < <
●
自卑是自闭症儿童的强力杀手,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品质。
自闭症的孩子往往会觉得自己在很多方面不如别人,因此一个表扬、鼓励对于一个自闭症儿童来说,意义非常大。
成功体验对自闭儿童并非一件很容易的事。因此,家长要降低标准,为他创设成功的机会,努力去挖掘、放大他的优点。
如:孩子自己吃饭时,哪怕吃得满地都是饭粒,也要肯定地说:“你会自己吃饭了,好厉害!”
只要是行为意义积极的,都及时给予口头肯定、鼓励。
04.
> > > 多接触外界环境 < < <
●
缺乏交往能力是自闭症儿童的最大障碍,应积极为孩子创造交往空间。
自闭症的孩子喜欢躲在角落里,不愿与人交往,或缺乏交往的技巧。
家长应创设一切机会,放手让孩子去接触身边可以接触的人,开阔视野,丰富经验。
节假日多带孩子去公园玩耍或者参加同龄孩子的聚会。
如有条件的家庭还可在家中养些小动物,让孩子在养育动物的过程中,减轻交往的恐惧,提高交往能力。
05.
> > >接受正确早期干预 < < <
当父母发现孩子有预警表现,或者怀疑孩子有自闭问题后,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就诊,千万不要讳疾忌医,盲听盲信一些偏方,对ASD孩子进行所谓“气功、针灸、神经营养因子、高压氧、输免疫球蛋白”等错误治疗,耽误孩子病情,错过最佳干预时间。
自闭症儿童的世界是孤独的,值得我们关爱,更需要我们的帮助,帮助TA走出自己的小圈子,看看这美丽的世界。我们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童康复科拥有专业的医资力量、完善的评估标准和专业的诊疗设备,能对自闭症患儿做到早期评估、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治疗。
应用行为分析(ABA)亲子训练:包括有“一对一”训练、言语社会交往团体训练、家长指导及感觉统合功能训练的课程。家长与孩子一同上课,课后由家长在生活中泛化训练课堂所学。
感觉统合(感统)功能训练:针对8岁以内有感知觉调节障碍儿童的课程。训练内容包括针对各感觉通道的活动和情绪行为管理。提高儿童对各种感知觉信息的接收、整理、反应的能力,从而提高适应性及情绪调节能力,改善日常学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