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园地
康复保健
精神(心理)保健
老年保健
常见问题解答
疾病预防
急救常识
益健康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健康园地 益健康 益健康

熬夜后再补觉,身体就会没事?你想得美!!!

2021-03-03 09:05:00 371891次

近日,有关“睡眠”的话题进入公众视野。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超过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超3/4的人晚11点以后入睡,近1/3的人熬到凌晨1点以后才能入睡。同时受新冠疫情影响,人们整体入睡时间往后延迟了2到3个小时,互联网有关“睡眠问题”的搜索量增长43%。由此可见“睡眠障碍”正困扰着当下多数人的生活。

 说起“睡眠”,不得不提“熬夜”。与因疾病所致的“睡眠障碍”不同,“熬夜”是机体的一种自发行为。有人觉得越晚越兴奋而选择主动“熬夜”,有人因学业、工作等问题而被迫“熬夜”,更有人选择把“熬夜”作为一种放松解压方式。总之“熬夜”已成当下尤其是年轻人的生活常态。

熬夜党”通常有种观点认为“反正只要睡够8个小时就行了,今天晚点睡,第二天补够(觉)就没事。”

事实果真如此吗?“熬夜”后只需补够足够的“觉”就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吗?

当然不。

 因为“熬夜”违背了我们的生物节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生物钟”。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动植物再到人类,任何生命活动现象都是按照一定规律和周期性运行的。也正因如此,201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颁给了发现生物钟分子机制的三位科学家。

虽然我们处于工业社会,但人类的身体仍然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如果长期作出加班、刷文、追剧、买买买等一系列熬夜行为,则很容易造成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低下等不良影响,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健康问题。

一、患癌风险显著升高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癌症患病率与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便是熬夜。因为睡眠节律主要受褪黑素调节,褪黑素具有抗氧化性,保护身体的DNA不受损害,而且褪黑素在夜间大量分泌成型后水平最低,熬夜会导致激素分泌改变,身体功能下降,保护DNA能力减弱,引发基因突变,同时还会激活体内原癌基因的表达,引发癌症。如果癌症患者熬夜,更会加快肿瘤生长速度,引起病情恶化。

二、易导致肥胖和糖尿病

  “熬夜”会破坏人体的生物钟节律,导致新陈代谢减慢,热量消耗降低,既而热量的吸收与消耗不再维持平衡,多余的热量会转变成脂肪储存起来。“熬夜”还能提高食欲刺激素(胃饥饿素)分泌的水平,增加食欲来降低新陈代谢,使人感到饥饿,进而降低了身体燃烧体内脂肪的效率。所以熬夜的人经常会选择点夜宵吃,多余的热量便会转变成脂肪而沉积起来。在睡眠中分泌的“瘦素”可以抑制食欲,促进脂肪分解,但瘦素会因为熬夜而减少,综合以上因素,经常“熬夜”会让身体逐渐变得肥胖。

      此外,“熬夜”还会导致胰岛素功能异常,增加胰岛素抵抗,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不仅造成肥胖,还是引起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科学家发现,每天睡眠时间少于六个小时的人和睡眠时间长于八小时的人患二型糖尿病的风险大大增加。

三、更容易抑郁焦虑

当下人们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人身上都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症状。而抑郁焦虑会引起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又会促进抑郁焦虑,形成恶性循环。抑郁焦虑主要表现为心情低落、兴趣下降,愉快感缺失、烦躁易怒、坐立难安、茶饭不思,严重时有轻生念头,甚至自杀自伤行为。在治疗情绪问题时,为患者改善睡眠质量,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是精神科医生通常都会考虑的事情。

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熬夜加班,充电亦成常态。长期熬夜会降低工作效率,让人暴躁易怒、无精打采,严重时会伴有有抑郁、焦虑情绪,影响工作和生活。临床研究表明,“杏仁核”有调节情绪的功能,是大脑中控制情绪和部分记忆功能的重要枢纽,熬夜后,“杏仁核”工作效率下降,功能也随之下降。如果熬夜后受到与平时相同的刺激,反应会更加激烈,很容易因为小事而大发雷霆。科学研究发现,每熬一次夜,人们的焦虑水平会提高30%。发表在science上的一篇科学研究,证明人们只有在睡着后,大脑中的脑脊液才会清除各种毒素,包括可导致老年痴呆的β淀粉样蛋白,所以熬夜后会变傻是有科学依据的。只有清除干净,第二天一觉醒来才感觉头脑清醒。熬夜不仅影响自己的情绪,还会干扰自己正确解读别人的情绪,损害人们日常交际能力,影响社会中的人际关系。

那么熬夜后究竟有没有措施补救呢?

答案当然是——没有。

只有保持科学的作息规律,才能避免因“睡眠”而引发的健康危机。

 微信图片_2021030215102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