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园地
康复保健
精神(心理)保健
老年保健
常见问题解答
疾病预防
急救常识
益健康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健康园地 老年保健 老年保健

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何处是前方?|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

2021-09-21 15:37:00 78933次

  “谁能告诉我,我到底是谁?”奥斯卡影帝安东尼·霍普金斯饰演的主角在电影《困在时间里的父亲》中发出终极之问。

  来自国际痴呆协会2019年的数据,全球每3秒即诞生一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国有1000万同样被困在时间里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预计到2050年,中国的阿尔茨海默病人将超过4000万,等于全球其他国家病人数的总和。

在全球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的背景下,阿尔茨海默病正成为人类追求长寿路上的梦魇。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知彼知已  早诊早智”。

临床:“脱落”的病人

  每天醒来家里好像都变了样,以为女婿偷了自己的手表,怀疑女儿密谋要对付他……《困在时间里的父亲》,从第一视角展示了阿尔茨海默病如何给患者制造混乱、分裂和遗忘。

  家住广州的余小姐对此深有感触。十多年前60多岁的母亲因为下楼梯时怪异的“一路直冲”行为,去医院检查被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发展至今,母亲吃饭时不时往外喷、半夜起来晃荡、在客厅上厕所等行为已经让负责照护的余小姐苦不堪言。

  在医学上,阿尔茨海默病被认为是一种退行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意味着神经细胞在逐渐萎缩,患者思维能力、记忆力和行为独立性被慢慢摧毁。可怕的是,患者本身往往感受不到疾病带来的问题,而家属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痛苦。

  从1910年正式命名至今,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理仍是一个谜团。近些年来针对多个学术假说开展的新药研发如火如荼,却鲜有重大突破。这也给大众造成一种印象:阿尔茨海默病是个“死局”,无法治疗,无药可医。

  近些年随着大众对于阿尔茨海默病认识的提升,临床就诊率有了明显提升。“10年前一项针对120多家医院的调查数据显示,阿尔茨海默病的就诊率只有20%-30%,到目前这一数据大约上升到了40%-60%。”但另一个比较糟糕的现象是:临床治疗的脱落率非常严重。

  “病人未能坚持治疗,这里面有经济、治疗便利性等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大众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认知不足。好多人认为吃药就应该有好转,如果记忆力还是不好,就是药物无效,就此停药不用了。”

  治疗:追求“逆转”的误区

  事实上,阿尔茨海默病并非无药可医,更为关键的是治疗黄金时机、药物组合策略和长期坚持用药的耐心。

  临床有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经过治疗后,可以长达10年、15年病情进展仍非常缓慢,前提是标准化、规范化的治疗,针对症状开展多靶点的综合治疗干预和长期慢病管理,虽然不能逆转疾病,但可以改善症状,大大提高患者和家属的生活质量。

  目前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药物主要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如多奈哌齐、卡巴拉汀等,一类是谷氨酸受体拮抗剂,如盐酸美金刚片。第三类则是目前刚在国内上市不久的针对“脑肠轴”机制的新药甘露特钠。

  以盐酸美金刚片为例,这是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上,至今唯一获得国内外批准的谷氨酸受体拮抗剂,国内用于中重度至重度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通过阻断谷氨酸浓度病理性升高导致的神经元损伤而起作用,能显著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语言、精神行为症状。

  希望:突破早期诊断瓶颈

  早期诊断,抓住治疗干预的黄金时机,对阿尔茨海默病来说至关重要。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国内大部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

  一方面,大众对疾病认知不足,病人往往有病而不自知,家属则多少抱有侥幸的心理。正常衰老的老人,也会出现记忆力下降,到底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先兆,还是正常衰老导致?能否抽个血、留个尿或者一个影像学检查就能查到疾病?专家提醒,如果年龄60岁以上,有记忆或认知下降趋势,有血压、血糖、血脂异常,抑郁症、睡眠障碍、外伤等危险因素,以及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应该及早到医院专科门诊进行诊断,通过早期干预远离危险因素,可以大大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的到来和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