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园地
康复保健
精神(心理)保健
老年保健
常见问题解答
疾病预防
急救常识
益健康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健康园地 益健康 益健康

“小胖墩”的背后是健康风险

2022-06-02 14:31:00 241750次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身边的“小胖墩”也越来越多。很多人会觉得,孩子胖胖的很可爱,殊不知,儿童肥胖是一种影响终身健康的慢性疾病,会引起儿童发生高血压、高血糖、肌肉与骨骼发育不足等代谢异常,同时增加心脑血管疾病、Ⅱ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等慢性病过早发生的风险,还会引发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

“五个到位”助力孩子保持健康体重

一是认识到位:提升健康素养,认识超重、肥胖的危害。积极学习健康体重知识,了解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标准。提高对肥胖危害的认识,明确肥胖是一种危害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儿童青少年时期肥胖如未得到有效干预,将会影响其一生的健康。

二是监测到位:定期测量体重,必要时遵循专业意见进行健康干预。家中常备身高尺和体重秤,定期为青少年测量身高、体重,做好记录,并参照相关标准进行评估。如发现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应及时咨询专业人员或到医疗机构检查,并遵医嘱进行健康干预。

三是营养到位:健康家庭饮食习惯,五“多”与五“少”。五多——多要求、多响应:对儿童青少年的饮食提出合理要求,多回应儿童青少年需求并合理引导,避免强制饮食或者过于放纵。多样化: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合理膳食搭配,适量增加新鲜蔬果、全谷物、奶制品等。多共餐:多陪同儿童青少年共同就餐,营造良好的就餐氛围;同时多在家就餐、规律就餐。多提供小分量食物:多给儿童青少年提供较小分量的食物,有助于减少肥胖发生风险。多看标签:采购预包装食品前查看营养标签,选择有利于儿童青少年健康的食品。五少——减少挑食、偏食习惯:教育儿童青少年不挑食、不偏食,不将食物当作奖励或安慰儿童青少年的手段。少油盐糖:烹饪时减少煎、炸的方式,可采用蒸、煮、炒的烹饪方式,减少油、盐和糖的用量。少(低)能量、高营养:选择低能量、高营养密度的食物和零食,如蔬菜、水果、奶制品、原味坚果等,减少高能量密度、高油、盐、糖的零食,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少加餐:培养规律就餐习惯,减少放学后、晚饭后及睡前的频繁加餐。不视屏就餐:用餐时不看电视、手机或其他电子产品。

四是运动到位:营造共同运动的家庭氛围。应当帮助或陪同儿童青少年参与多种多样的体育锻炼,每天中高强度运动不少于1小时,以有氧运动为主,每周2~3次抗阻运动。父母参与运动的儿童青少年更容易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建议家长陪伴儿童青少年共同参与运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参与户外运动,促进身体发育、视力等多方位的健康成长。建议控制视屏时间,在网课间歇注意休息、运动和放松。

五是呵护到位:合理要求,倾听诉求,理性响应。倾听儿童青少年的观点,理性响应儿童青少年的需求,在尊重儿童青少年的前提下,以共同参与、鼓励、劝说等方式培养健康的家庭健康行为习惯。保证儿童青少年的适宜睡眠:6—12岁儿童每天睡眠9~12小时,13—17岁儿童青少年每天睡眠8~10小时。过多或过少的睡眠都会对儿童青少年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重视与儿童青少年的日常沟通,关心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在校表现,帮助儿童青少年正确面对和处理问题,避免因超重、肥胖带来的心理问题,建立自信、阳光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