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政策法规
医院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依靠“四个清醒”成为社会管理的排头兵

2011-07-18 14:12:00 1205768次
——浙江省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差异化发展”改革纪实
健康报 2011年7月18日
  公立医院改革之路究竟该怎么走?改革的成效又该如何认定?对此,答案会有许多种。浙江省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通过“找准自己的社会定位,实施资源整合,走差异化发展道路”的有效探索不仅赢得良好的社会评价,并凸现了改革的创新亮点。
依靠“四个清醒”成为社会管理的排头兵
  本报记者 李水根 通讯员 叶菊芬
 
  “改革不仅需要具有‘摸着石头过河’的创新意识,更应具备认识社会需求和把握有利时机的创新能力。”浙江省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王东波告诉记者:“对于公立医院改革这一重大主题,作为基层医院,尤其是以精神疾病防治为主的专科医院而言,需要的是对社会需求有个清醒的认识,对卫生资源利用有个清醒的分析,对自身发展目标有个清醒的定位,对医院员工团队在改革中的作用有个清醒的认识。只有立足于这‘四个清醒’前提下的改革才会不失时机、不断创新和不遗余力。”
清醒的社会定位为改革奠定了基础
  “公立医院的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在改革逐步推进过程中,应伴随从认识到行为的不断矫正和提高,从而使改革之路能从初始期的突围转变为持续深化的拓展。”正因有了这一认识,2009年7月由副院长升任院长的王东波对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过去所走过的改革之路是能客观认定的。
  建于1982年的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已经历过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8年前的“大专科、小综合”,在坚持精神疾病防治为主的同时,开展一些为区域人群服务的综合科;第二阶段是2008年前的“立足专科,发展综合科”,200张精神疾病治疗床位利用率不高,但发展大综合,尤其是内科颇有所获;第三阶段是2009年以来的“立足专科,发展老年科,拓宽边缘学科”。2011年7月6日,记者在该院采访获悉,目前,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核定床位为400张,实际开放床位已达550张,其中精神专科400张,老年科150张。
  “这是一个理性的定位。”建院初就进医院的夏朝云,现在担任的职务是副院长。他的这句简洁概括是立足于一系列深层次的社会调查。
  王东波院长向记者叙述了一系列数据:一是据浙江省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显示,15岁以上人群精神疾病总患病率为17.3%,重性精神病患病率为1%,也就是说丽水市区域内的210万人口中,有精神疾病的人达36.3万,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约2万人,但实际就医率不到20%。“精神疾病防治是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王东波院长认为,“随着医保政策的逐步完善,不仅1%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的就医需求会增长,其余16.3%的其他类精神病患者的需求更会相应增长。”二是老龄化社会早现。截止2009年,丽水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4.83%,80岁以上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5.98%。一面是全市尚无老年病医院,一面是由增龄引起的老年病防治和康复需求与日俱增。
  “17.3%的精神疾病总患者率和14.83%的60岁以上老年人,使我们医院改革与发展的社会定位变得非常清晰。”王东波告诉记者:“自2009年以来的改革就是建立在对社会需求进行深层次调研之后确定的社会定位基础之上。”
清醒的发展目标为改革明确了思路
  “10年的发展综合科改革虽在内科方面有所斩获,但外科的业务竞争力并不强。”记者采访获悉,这家精神疾病专科医院曾经是内、外、骨、妇等科齐全,还设有120急救中心。然而,在仅丽水市区即有两家三级综合性医院的现实下,由于各科室的技术力量不足和缺乏综合救治的协同能力,使改革的设计与实际效果存在很大的距离。2008年外科的床位使用率仅为50%左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不尽人意。
  为了员工共同决定改革和发展的方向。2009年下半年,医院组织了一次有40多位中层干部参加的“问计会”,有32位中层干部代表员工的意愿对“立足专科,发展老年科,拓宽边缘学科”的改革与发展方案投了赞成票。于是,改革行动步步推进。
  ·关闭骨妇科病区、外科病区和120急救中心。在此基础上设了一男一女两个重症精神科病区,各设床位50张,有效缓解了重症精神病人住院难的困境;开设了老年痴呆病房,设床位30张,顺应了社会需求。
  ·将手术区用房改为行政办公区,改善了办公条件。
  ·改建120急救中心,设计成双出入口医技检查中心,既方便了门诊患者,又加强了对专科病人的安全防范。
  ·对部分后勤科室进行资源整合,将洗衣房、理发室、供应室合并为医院服务中心,提高了工作效率。
  ·对外科手术器械进行公开拍卖,盘活了资产。
  ·分流8名外科医师到其他市级综合医院,优化了人员结构。
  “经过一番整合调整,改革后的医疗布局为精神疾病床位从200张增加到6个病区400张床位,老年病3个病区150张,实际开放床位达到550张。”夏朝云副院长将资源整合后的改革称为进入了专科医院发展的“成熟期”。这个“成熟期”的内涵是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已成为员工集体追求的目标;在这样的改革氛围中,员工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得到了满足;病人的需求得到了最大的满足;医院成为社会管理的排头兵。
改革的收获是“有效付出”和“成功回报”
  “该怎样认识改革的收获?”对于记者的提问,王东波院长的回答是:“改革的收获应该包括‘有效付出’和‘成功回报’两个方面。‘有效付出’指围绕改革与发展目标而实施的一系列创新制度和服务举措;‘成功回报’则指政府、社会、员工的满意度评价。”
  “有效付出”的内容很多,记者择要辑录如下:
  ——多举措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重点抓好“精神科、老年科”为龙头的特色学科建设,不断引进新技术;二是选派技术骨干到上海、北京最适合学习的医院进修,并实行跟踪管理;三是实行岗位聘任制度;四是对聘用护理人员与在编人员实行“同工同酬”。
  ——多举措降低药品比例,缓解“看病贵”。医院专门成立“降低药品占业务收入比例”小组,对违反规定的个人或科室一律严格处罚,重者予以停止处方权,调离岗位。
  ——多举措提高服务质量。一是成立保姆管理中心,指派保姆管理经验丰富的护士长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建立保姆库、规范培训、统一收费、制定考核奖惩等制度;二是加强伙食管理,满足患者需求;三是加强医院运行成本管理;四是建立随访制度,对出院病人进行追踪随访。
  ——多举措强化医院文化建设。一是改善就医环境,如改建门诊厕所、修建充满人文关怀的休闲小花园、设置温馨牌等;二是突出精神文化建设,如创建“巾帼文明岗”,组织篮球、卡拉OK赛等,开设集院务公开、建言献策等版块于一体的医院论坛;三是开展公益活动,如专家讲座、义诊服务,传播精神卫生知识。
  “成功回报”的内容也很多,记者也择要辑录如下:
  ——医疗质量全面提升。近两年未发生严重的医疗差错事故,病人满意度达98%。
  ——医疗服务工作量明显提升。2010年门诊、住院工作量分别比2008年增长55.90%和19.25%,床位使用率增长13.73%;400张床位的使用率达115.50%。
  ——药品占业务收入比例大幅度下降。2010年药品的比例从2008年的61.16%降至53.18%,今年1~6月的药品比已降至50.01%。
  ——医院的业务收入大幅度提升。2010年比2008年增长29.99%,职工个人收入同比增长40%。
  ——医院被评为“2011年度丽水市卫生工作创新单位”,浙江省卫生厅批复同意医院增挂“丽水市老年病医院”牌子。
  王东波院长告诉记者:“四个清醒”的改革与发展理性认识和践行成效已使医院成为社会管理的排头兵。医院的现有基础已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迁建计划(属中央国债项目)已付诸实施。占地80亩的新医院建筑面积将达4.6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亿元。项目建成后拟开设床位800 张,其中精神科500张,老年科300张。